第五十八章 赈灾之策 (第2/3页)
服、粮食帐盖等物品。总之,可以暂时缓解河内道目前的困局了。
京兆有不少官员都松了一口气,其中最放松的就是户部官员了,户部尚书郑濮存不由得对五皇子上官长治心生感。多亏了二皇子的主意,户部才能那么快地筹到那么多的银两和物资啊。因灾情紧急,户部动作也很快,没多久,这些银两和物资就已经通过陆路被运送到了河内道阳谷、台前等地方。
伴随着这些物资一起到达河内道的,还有李贵嫔和上官长治仁爱的名声。不用说,这肯定有五皇子府在其中运作的痕迹。沈宁近日只忧心沈华善将前往河内道治水一事,对于朝堂上的这些扬名纷争倒不怎么在意了。
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不管出于怎样的目的,上官长治这个建议,确确实实为百姓带来了福祉。在这一点上,沈宁也不得不敬佩上官长治。看来他的确是有眼光的人啊,五皇子府的能人也众多,只要一分心,他就上位了,果然是如此啊。
静静感受着这京兆的暗流涌动,她再一次告诫自己不可对他轻视。
虽然暂时缓解了河内道的灾情,救助物资也已发往河内道了,但是流民并没有减少多少,反而陆续增多了。可见救助物资不是长久之计,长泰帝又下令征召安抚流民的良策。
因沈华善就任工部尚书之故,因沈俞氏悲悯之故沈家对赈灾一事尤为看重,捐赠的银两和物资也极多。龙井斋和还来醉两处产业,都以沈则远的名义捐赠了一万两,数量不多。沈家另外将五万两暗中送至胡氏安和堂,以安和堂的名义捐赠出去,连同安和堂本身捐赠的五万两,所以在本次赈灾活动中,胡氏安和堂共捐出了十万两,和京兆另外两个商家珍宝斋和千秋钱庄,成为京兆三家获得长泰帝的御书的商家之一。
沈家还联同工部侍郎袁家、户部侍郎江家在祥和大街的西侧设置了粥棚,以供流民食用,沈则远和颜商亲自督促此事。粥棚所用的米也不是糙米,而是实在的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