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二十七章 开销 (第2/3页)
和蓟镇调来,宣大等处只是虚应故事,并没有调太多兵马。
大军入朝不仅是有拨出的太仓银和内帑银,还有地方存银和拨付的粮食,辽镇和蓟镇的军粮支出就有数十万石,好几千万斤的粮食经由地方运往朝鲜,而其实在入朝之初,大军的粮食是由朝鲜人供给,后来发觉朝鲜人无能为力,一则是地方穷困,百姓离散,二来官员能力十分低下,做不好任何事情。
三大征加起来用银一千多万,朝廷都是随手就拿出银子来用了,主要还是张居正秉政十年打下来的底子,等到了东虏势大辽事一起,太仓库里能跑老鼠,万历皇帝当即就决定加赋,征收辽饷。
所以财政问题,所有人都知道十分要紧,和裕升可没有地方去加征辽饷。
“今年到年底,报帐时估计还会超过三百万。”李慎明扳着手指算帐道:“下一步还有很多水利工程,这都算在军事帐上的,还有重新恢复漠北商道,还要在漠北建一个大的贸易地点,这些可都是花钱如流水的事。”
李慎明说完,摇头道:“看吧,以后财务局那边有的头疼。”
众人一时都是笑起来。
说着这话题,虽然不是怎么轻松,不过也没有人心头沉重。
打下这般大的地盘,光是归化城这一片地方就有好几十个大同府大了,漠北再到手的话,那可是十几个山西省大的地盘,等于大明的大半个北方。
就算地广人稀,也可以好好经营,在这上头花钱人们不会有意见,大伙儿的想法都是一样,再困难也要顶下来。
当然负责财务的田季堂会头疼,脸会更黑,不过毕竟那是田黑脸的事,由他去头疼好了。
“铜矿之后,”刘鹏道:“恐怕南边能送些银子过来,好歹贴补一下。”
台湾那边到目前用银是一百三十万,而且并没有见到什么成效,听说还是窝在笨港和附近十几里的地方,人们对此都不是很满意,第四团也全数到了台湾,似乎也没有什么象样的功绩。
一个官员突然道:“怕是难,到了年底,台湾那边又肯定是一大批的报销,不找李庄这边伸手就算好了。”
另一人道:“台湾那边不过就几千红毛夷,怎么弄的比蒙古人还难打?”
“十万北虏也不是咱们的对手,台湾那边还是差了点意思。”
“好了。”李慎明有些不悦的道:“怎么现在都学会嚼老婆舌头了,要是闲的慌了,不妨去找些事做。”
众人没有说太过份的话,毕竟主持台湾大局,加了军令司副司官兼台湾行军分司头衔的是常威,有这些头衔,台湾的军政商各项事务都是常威在主持,就算常威没有张瀚表弟的身份,也是早就跟随的老资格的高位官员,是心腹中的心腹,况且内宅还有一个常宁,常威可是正经的外戚。
李慎明倒不是在意常威的身份,他和孙敬亭还有孔敏行等人的身份是很稳固的,在和裕升这个体系内有自己独特的地位,而且这几年下来,权力和威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