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之严惩 (第2/3页)
,沉声下旨:“吏部一案,所涉官员众多。不论官职高低,一律先夺了官职,再行严惩。”
严惩两个字,已经表明了天子的态度。
众臣心中一凛,齐声应下。
……
陈尚书无颜再回朝堂,以年迈养病为由致仕,天子准了陈尚书的奏折。
经过这一案,吏部少了三分之一的官员。涉案的官员要么问斩,要么灭族抄家,最轻的也是流放边关,永不能归京。
这一案由皇太女亲自主审定刑,其铁血手段,给众臣留下了难以磨灭的深刻印象。也令众臣对储君殿下有了新的认知。
皇太女虽是女子,在政事上的果决凌厉,却更胜当今天子。
面对这样的储君,众臣无人再敢流露出半点轻忽怠慢。
吏部为六部之首,往日但有官缺,众臣无不削尖了脑袋钻营。可吏部刚出了这么大的案子,空出的众多官缺,竟成了众臣眼中的烫手山芋,无人敢碰。
盛鸿直接将此事一并交给了阿萝:“吏部出了这么多官缺,你仔细想想,如何将官缺都补上。朕给你五日时间,想好了就上奏折给朕看。”
阿萝毫不迟疑地应下。
补官缺绝不是易事。官场有官场的规矩,再想提拔任用心腹,也得按着官场的规矩来。资历声望缺一不可。
一个新科进士,进了官场,都从七品的低等官员做起。不熬上十年八年,没有过硬的政绩,朝中无人提携,做到五品官便算到顶了。
七品到五品,是低等官员的台阶。
五品到三品,这等中等官员的门槛。
只有跨进了三品,才算迈入朝堂高官重臣之列。也才真正有了朝堂势力角逐的资本。
盛鸿坐了十余年的龙椅,提拔任用了许多年轻进士。如今,这些进士多是四五品的官职。真正做到了三品以上的,唯有陆迟一人。陈湛还在从三品的官位上,赵奇也只有四品的官职罢了。
阿萝入朝时日尚短,还未真正建立起自己的班底。盛鸿此次将补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