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4章 没有指标照样买 (第2/3页)
是个当时社会上特有的现象。
最早在七十年代,光有钱还买不到东西,得需要各种各样的票,粮票、邮票、油票……
像一个县城里,汽车、电视、自行车,这些也都需要指标,没有指标的话,哪怕你再多钱也买不到,因为人家根本就不鸟你!
到了八十年代,计划经济逐步向市场经济转变,这些票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不过这个指标还一直存在。
只不过指标不像七十年代那么死,有指标就能买,没指标不行,当时实行的其实是价格双轨制。
比如要买一台自行车,有物质局的指标,那就可以按指标价购买,假设市价是两百,然后指标价是一百五,有指标就只需要花一百五十块。
没有指标的话,那你有钱也行,比指标价多出一些,一样可以买到东西。
不过这样的政策就造成了一个严重的社会现象,物质局的那些官老爷官二代手里有指标,捣腾一下就能获利,而很多老百姓没有指标,手里的钱就水了,同样的钱就不值钱。
这个问题持续了整个八十年代,一直到后来九十年代初期,由于大力的改革开放,取消价格双轨制,才得以消除。
听到李少安嘴里说出“没有”两个字,一旁的张云飞终于逮着机会笑了出来,他舅舅是物质局的工作人员,要弄个指标什么的无非就是拖拖关系,不算什么难事。
“有指标七百三,没有指标要九百五。”
服务员颐指气使,那眼神摆明了就是看你小年轻买不起,听到这个价格也就懂味一边凉快去,别在这里问来问去了。
“这么贵!”
同行的女生们皆失声惊呼,听到九百五的价格直接吓得呆住,无疑是个天价,这得多少个月不吃不喝才能买得起一台录音机。
这时,张云飞得意洋洋地来到李少安面前,借机表现一通,“少安,指标这事我叫我舅舅给你弄个,到时候你再过来。”
女生们各自嘀咕,即便是有了指标,这录音机也要七百多,要买的话还是不便宜。
张云飞暗暗得意,他哪里会帮李少安去弄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