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4章:研讨会,振奋的科学家们 (第2/3页)
性的,这点其实跟「爱因斯坦场方程」一样,都是非线性偏微方程。”
这些对于在场的学者们而言都是不陌生的了,杨正宁和米尔斯在1954年的贡献便是引申了规范场而用之于基本粒子的相互作用,由此产生了将强力和弱力统一的想法,不过从对称为出发点的看法则是由德国数学家和理论物理学家外尔提出来的。
而爱因斯坦在1915年的广义相对论,把引力与时空几何联系在一起,也是脑洞大开,而他和当时的许多物理学家都想把电磁场几何化,因而进一步把引力场和电磁场统一在了一起。
叶华身边的浮空面板点触了几下,然后将之甩在了主浮空屏上,在众人望着屏幕时说:
“所谓的「静滞量子」也需要引进相位变换的概念,产生规范场的存在,从对称观点触发,立足于规范不变,规范场便很自然的出现了,这是数学模型,以及详细的推导过程。”
说着便再次甩了一页满屏公式的界面覆盖了主屏幕,他在发表的论文上可没有写这么详细和解说,一众学者默默不语,叶华喝了口水接着道:
“如果在任何时空点,我们容许相位变换是遵循对称性的变换,那这些无数不同时空点的相位变换就必须联系在一起,这项工作必须由场来执行,这里也有数学模型予以描述……”
说着又是一屏幕的新公式覆盖上去:“大多数研究遇到的困难都是在低能量下管理理论。这是一种有趣的情况,是对强子物质的描述,而更普遍得对所有观察到的胶子和夸克的束缚和它们的约束,都可以用这个理论来描述。”
说到这里,叶华环顾众人:“为了理解「静滞量场」在大动量下的行为,一个关键的量就是虚传场发生器,也是核心。所以我们必须同时考虑胶子和虚传发生器。在大动量也就是紫外极限,这种情况可以看出该理论是自由的,而胶子和虚传发生器都是自由无质量的粒子,理论的渐近状态由带有相互作用的无质量胶子表示。”
叶华再次覆盖一页新内容:“而在低动量下,也就是红外极限,这个问题更需要解决,其原因是该理论在这种情况下具有很强的耦合性,唯一可靠的方法就是在一台足够强大的计算机上执行格子计算,研究极限理论的最常用办法就是试着在计算机上解决它,一般都是暴力求解,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大量的算力资源来确定正确极限。”
叶华旋即笑着道:“算力资源不够,算法来凑,如果搞定了P=NP问题,中间90%的步骤都能省略掉了。”
不知不觉半个小时就过去了,研讨会上,所有对其感兴趣的学者都很振奋,因为很多内容都是在论文上没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