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第3/3页)
起身一看,来人是个小姑娘,穿了身半旧的丁香色纳纱交领衫子,蜜合色马面裙,头上不过插了枝翠玉钗,在一干女眷间显得极是朴素无华,好在生得俏丽美貌,倒不至于太不显眼。而这来人身形虽也成了,但仍是个年不过十四的模样。
这来人见得她起身,三步跨做一步抢着过来,拉住苏妙真的手,惊呼一声,半晌才道:“长清哥哥好福气——嫂嫂竟是这般天仙的人物!”
苏妙真在这姑娘喊出那声刺耳的“长清哥哥”前,就知道了这来人正是陈玫。
她心中起先有几分莫名的低落,因见陈玫言谈举止里天真烂漫至极,倒和许凝秋有几分相似,不由得就对这年方十四的陈玫心生好感,她朝陈玫一笑:“可是平江伯府的陈玫姑娘?”
陈玫嘻嘻一笑,急急点头,“正是呢。前儿长清哥哥跟我说,嫂嫂是个绝好的性子,要我以后见了嫂嫂,多和嫂嫂学学,不要整天不着调乱跑乱撞的。晚间我还听见堂哥讲,长清哥哥对他说——我在余容姐姐跟前也待了那么久,怎么竟没有学到些余容姐姐的半分超然气度——”
苏妙真听她提起陈芍,不由得一愣,下意识地要追问几句陈芍究竟是怎样的气度超然。
却见陈玫忙得捂住了嘴,一张俏脸上全是愧疚,瞅着她结结巴巴道:“那个,那个余容姐姐,是我舅舅家的——”陈玫似乎也说不下去话了,眼神闪烁,乱飘乱瞄,就是不敢和苏妙真对视。
苏妙真明白过来:她多是以为,自己不知道陈芍的小字是“余容”。她就顺嘴带出来了些话。可这话里显出了陈芍与顾长清过去的亲密,陈玫这是怕她追问,更怕她介意,才忙要撒谎,遮掩过去。
苏妙真眨了眨眼,见陈玫惶恐,又碍着还有别府女眷在此,也只能全当不知,暗暗一叹,换了个话题,说些金陵风物及闺中事宜。
略讲了会儿,苏妙真也没了兴致,懒怠应付陈玫林氏卫照玉几人,就在指点陈玫挨个见过各府诰命后,寻机坐到文婉玉身边,安安静静地吃着茶点。
巳时初刻,船外锣鼓大作,鞭炮齐鸣,文婉玉让人掀起了点纱幔,苏妙真放眼望去,见得是近百的筏子从极远处驶来,并不竞渡,反而在扮演台阁故事。
不知使了什么法儿,木筏不露出水面,上面用五彩缎匹及木头竹子搭建了树木亭台,每个木筏上都占了小儿女子,也都各自有个名目。或是杨妃春睡,或是水漫金山,或是阮刘访仙,让苏妙真目不暇接。
忽见得一水台戏扮的乃是过海八仙,手里都拿了法宝器物,汉钟离是个精瘦汉子所扮,手中不住地朝岸边挥着一把芭蕉扇,引得岸上人与船里人都笑起来。
蓝采和铁拐李张果老吕洞宾等人也自不消说,都惟妙惟肖,让人啧啧称好。而那何仙姑则由一窈窕女子所扮,站在硕大的荷花篮子上,远远望去亭亭玉立。
苏妙真越瞧越眼熟,不由自主起身出厅,凭栏望去。等那水台到了跟前,才反应过来这何仙姑是小藕官所扮,随即听得两岸百姓认出来小藕官,正轰然嘈杂叫好着,还有拼命往河里扔花果的,真个儿活似前世追星的狂热影迷。
苏妙真不由失笑,更有几分自得。
——她那本《鸳鸯记》从四月二十八到现在,虽刚演了八折子,但因苏妙真撒钱私私去宣传,内容又曲折动人,早已惹得全城轰动,推着虹英班与小藕官名声更响,再度上了一层楼。
思及《鸳鸯记》,苏妙真轻轻一笑。
她忍不住瞧向了东侧的那艘画船,与苏妙真所乘的画船形制一样,只是再大些,二层同样是敞厅与碧纱橱的设置。
船里乃是各府的男人,她朝着东面走了几步,经过了碧纱橱,都能看到通向一层的雁齿扶梯,她抬眼望去,瞧见二层来往的婢女小厮,与敞厅里晃动的人影。
苏妙真凝神一听,但觉从那些丝竹弹唱、喧哗说笑之声中,她能分辨出顾长清温朗和煦、低沉有力的嗓音。
四月二十八虹英班首演时,苏妙真央求顾长清陪她一同去看。顾长清去之前还以为她这是在给小藕官捧场,笑着应了下来,推了几件不大不小的公务就领她入了城。
而戏台上的阳百户出场后,顾长清就沉默了下来,三楼包厢的寂静无声与大堂的轰然叫好形成了鲜明对比,以至于让苏妙真亦不敢跟他搭腔,更没好意思把话本递给他,向他坦诚安平居士的身份。
还是两人从山塘街的码头上船后,苏妙真才发现顾长清不知何时,差随从去求购了一本《鸳鸯记》。于是乎,就着傍晚的霞光,苏妙真忐忐忑忑地看着他把那卷簇新的话本仔细读过,一路都眼也不敢错地端详着顾长清的神色,更一路都苦思冥想地解读着他的每一丝表情。而一回官署,顾长清则去了书房,甚至告诉她不用晚饭。
苏妙真那会儿还以为顾长清介意她就是安平居士,当下答应后,也没让摆饭,自己失望而难过地靠着床发怔。默默寻思:若顾长清真的介意,自己还是得再撒个谎,让他觉得安平居士写《鸳鸯记》是看在小藕官的面子上,幸而她也备下了方案二,更和小藕官通过气……
然而晚间顾长清回房,不等苏妙真撒谎,就在床前踏板处半蹲下身,低声问道:“妙真,这《鸳鸯记》和你先前告诉我的大佛寺一案有太多类似之处,而小藕官又和你走得近——你就是安平居士,是不是?”
苏妙真抬眼看了,龙凤金烛下,他的目光清明笃定,似水温柔,让人忍不住想要相信他依靠他。苏妙真心乱如麻,拽着床帏的璎珞流苏迟疑半晌,仍是点了个头。
可等她反应过来,终究怕他介怀,心中合计片刻,暗想大不了换笔名重新开始。苏妙真就垂了眼,拿出一副温顺畏怯样子,轻声道:“我只是以文字为乐,并不是,并不是……但,你若觉得不妥,或者会对名声有碍,我以后就不写了——”
可顾长清却包住了她的手,安抚道:“为夫并没有觉得不妥。你既然喜欢写这些故事话本,那就继续写,也别怕与名声有碍……”
“想来这安平居士一事,以前都是问弦在替你张罗了——你别怕,以前既有你兄长周旋,如今就有我替你遮掩,你爱写什么,想些什么都随你的喜好。只一点——”
顾长清看着她微笑:“你不能在这上面太耗心力以至伤身。”
苏妙真但觉不可置信。她先前设想过顾长清很有可能不会介意此事,但也没想到他接受能力那么强,不过两三个时辰就想通了——苏问弦都还差点毁诺不肯让她刊印话本呢!
苏妙真试探着问道:“你真不介怀?我这,其实也算牝鸡司晨了吧?你们男人不是都忌讳这个吗?”
顾长清哈哈大笑:“有你这样才华横溢又心性端正善良的娘子,我又什么可介怀的?妙真,你虽对我说只是一时闲暇的趣笔,但为夫晓得,你写得每一卷话本,里头都蕴了你想让世人明白的道理,是也不是?”
“譬如《术士录》里不逊须眉的李县令之妻,《洗冤录》里务实变通的申大人……你这是想要以闲趣先引人心,再以正理化人愚痴。”
苏妙真再想不到顾长清居然一眼就看出来,她写话本最终的目的是想要行风化教育之事!当初就连苏问弦都是看到葛青天那个人物在话本中出现,才摸清了她的心意。
苏妙真正讶异至极,顾长清却扬眉一笑,扶着她起身出房,“听绿意说你没用饭,我进房前让厨房煮了点梗米粥,你陪我吃上一些……话说起来,为夫甚是喜欢你写的这数十卷话本。尤其是《洗冤录》——嗯,你能不能给为夫透露透露,你打算什么时候写第四卷?申大人究竟是被谁推下的悬崖……”
想到这几日顾长清时不时在她跟前,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来打探《洗冤录》剧情,却被自己赶走的情形,苏妙真“扑哧”一声,忍不住笑了出来。
胥门塘河上拂来的风渐渐大起来,但仍是温热舒适的。她将望向东船敞厅的视线收回,瞅向自己悬在裙摆处的银红条纱香袋儿,上面挑绣的比目双鱼纹样配色鲜妍,栩栩如生。
顾长清和别人就是不太一样的,只是不知,他究竟是怎么被教养长大的,性格三观竟与此地男子处处不同。若说是婆婆朱氏和功劳,却不对——朱氏分明是个恪守礼教,更心性冷淡的人,她对顾长清几乎称得上是冷淡如冰了。
苏妙真默默沉思,身后敞厅里突地传来陈玫娇甜的嗓音——
“嫂嫂出身大族名门,又生得如此美貌,琴棋书画诗词歌赋上肯定是无所不通的了,我不会弹琴,正想向嫂嫂讨教讨教呢。”
苏妙真一口气险些没提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