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9 炮吼 (第2/3页)
?
听了小克虏伯的话,他很快就明白,原来德国佬在吐槽中国炮兵素质不行啊!
司徒南一点也没生气,谁不知道中国文盲世界第一啊?同样,受过教育的人口也不少啊,只要坚持普及小学教育,坚持在教育方面的投入,人口素质肯定会提上来的。
或许在高素质人口比例上比不过西方国家,但炮灰多啊,德国人自以为高人一等,还不是被他们看不起的斯拉夫垃圾给活活拖死了么?如果历史没有改变的话。
而致公党和美华财团现在要做的事,正是扩大炮灰数量,提高炮灰的素质,为炮灰准备不落后于敌人太多的武器。
关于“炮灰”的想法在司徒南脑子里一闪而过,有这样的想法,并非他蔑视人性,而是深知:战争是残酷的,哪怕冠以再光鲜的名义,歌颂那些一排排死在炮火中的普通官兵多么勇敢,都改变不了一个事实,他们的命运是炮灰,是消耗品。
司徒南眼里闪过一丝促狭,又问薛岳:“你怎么看?将军?”
“精彩在后面呢?”薛岳冷淡道,被司徒南这样一问,脸上没光了,心里发誓,一定好狠狠地修理要塞的炮兵,让他们知道什么是三角函数和重力加速度。
“大炮刚装备,炮兵还不熟练,很正常。”孙立人在一旁解释道。
王庚点点头,很是认同:“培养一个合格的炮兵难多了,首先数学一定要好,不然无法计算弹道。据我所知,国内工业也同样缺乏精于计算的人才。”
不知道是不是故意,这两家伙谈话声音有点大,旁边的人都听到了。司徒南瞥了薛岳一眼,薛岳的脸色似乎有那么一点点好看了。
“读过西点的家伙计算都不差,要不把这两个家伙拉到军校去教教书?”薛岳看着孙立人和王庚心里暗想道,对他们刚才出言解释的行为有好感。
“是啊!人才紧缺,像王庚这样的西点高材生能文能武,中国要有更多才好。”司徒南笑道,“还有你也是。小孙。”司徒南又指了指孙立人。
见司徒南很是推崇西点军校的样子,就算孙立人和王庚是前途无量的将军,小克虏伯也忍不住要小小得罪他们了。
“美国的军事教育算不了什么,我们德**事教育才是最好的。”小克虏伯不服气道,为了加强语气,让自己的话更理直气壮些。他又不了一句,“中央军校校长蒋百里不就是也曾经留学过德国吗?”
司徒南看小克虏伯在意这点小事,心里好笑小克虏伯这个德意志主义者的虚荣心。
司徒南没理会一旁的孙立人和王庚的脸色,顺着小克虏伯的话道:“所以从南华到中国,我们一直和德**事顾问团合作愉快,结下深厚的友谊。就像这克虏伯大炮一样,凝结了德国工程师和中国工人的心血一样。”
他自己之所以看重西点军校。不是因为西点军校有多么牛,也牛不到哪去,看看现在的美国陆军是什么玩意就知道了。更多的出自和美国的关系,以及西点军校在培养复合型人才方面的成就,比如工程师和企业家。
孙立人和王庚心里有些不忿,却没有反驳,薛岳在一旁暗想:管你留美还是留德,都得乖乖听我的话。土鳖才是民族的。
“蒋校长本来要来的,遗憾武汉中央军校那边临时有事,走不开。不过很快,他要扩大炮兵学院的规模了。至于教官嘛,我很认可克虏伯先生的同胞们。”
薛岳笑道。
“那是。”小克虏伯得意地仰起头,心里盘算该推荐自己在军界的那些朋友。
“对了,为了加强克虏伯公司和中**工业合作。是不是应该扩大钨砂方面的合作呢?”
小克虏伯淡淡一笑,悄悄打量司徒南一眼,语气好像不经意间想起来的念头,心里却有些紧张。
因为眼前的男人掌握着中国的钨矿资源。广东、江西一带的钨矿都在美华矿业公司控制下,钨矿正是克虏伯公司最需要的金属之一。
“中国去年出口到南华的钨矿沙达5000吨,但美华那边的工厂用不了那儿多,剩下一半几乎被克虏伯公司转运回德国,说起来中国出口钨矿沙比本土使用的钨矿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