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9.第 139 章 (第2/3页)
子乃教于田猎,以习五戒,班马政’……”
胡亥打断了他,“说人话——你现在听起来,跟李斯冯去疾等人找来的老头子没啥两样了。”
叔孙通抖着嘴唇,忙换回人话,“陛下,马乃国家重政。这奏章所言,看似是驰道、马政、赋税,三项事情,其实却是一项事情。自先帝而今,大秦疆域数倍于前,道路修筑追不上疆土之大,道路毁损又容易。所以乘车的人少,骑马的人多。而百姓之中,畜牧为了乘骑的少,为了搬运重物的多。所以百姓多是养牛。可是国家战事,要提倡多备马。单靠国家养马是不够的,便要鼓励百姓养马。那么如何鼓励呢?养马之家,免除赋税或是徭役,便是一个办法。”
胡海笑道:“对嘛,这么说不就清楚了?”他又问道:“那照你看来,驰道该不该修?养马免除赋税或徭役,要按照什么程度来进行呢?”
叔孙通吃了刚才一吓,这会儿已经把逞能邀名的心去了,只求平安存活。
此刻,他忙叩首道:“小臣不过略通文史,朝中重政,并不通晓,不敢胡言乱语,邀宠于陛下。”
“嘿,你就是怕得罪李斯他们呗。”
叔孙通想不到陛下如此敏锐,匍匐在地,连称不敢。
“你怕得罪李斯他们,”胡亥打量着他,慢慢悠悠道:“倒是不怕得罪朕。”
叔孙通当时就快给吓死了,趴在地上,汗出如浆,颤声道:“陛下,小臣、小臣岂敢……”
“行啦,起来吧。”胡亥轻轻一脚,踢在他肩头,“朕还能吃了你不成?”
叔孙通余光中,只见皇帝黑色的袍角拂过他身畔青砖,渐渐远去了;耳听得年轻的皇帝似乎轻笑了两声。
“故事讲得还不错。”胡亥淡声道:“朕把你这‘待诏博士’前面的‘待诏’二字去了如何?”
叔孙通大喜,叩首道:“小臣何德何能!陛下天恩浩瀚!”
胡亥挥挥手,看那叔孙通几乎是屁滚尿流退出去的,不禁莞尔。他在外面的名声,难道很可怕吗?
也是,原主才继位就杀了那么多人。
胡亥伸了个懒腰,繁忙的一上午后,他暂时解决了一桩“大事”——不用李斯他们,朕也能行!
胡亥准备打个盹儿。
不过,为了守住一个学霸的自尊心,他还是决定先看一摞子竹简再睡,很快,阅完的竹简堆积如山。
胡亥伏在案上睡着了。
阅过的那堆竹简里,有一则上奏各地晴雨状况的奏章,并不显眼。
其中的“蕲县大雨数日”更是不起眼。
而蕲县,是大泽乡所在地。
瞧瞧,刚满十六岁,他已经是“中郎将大人”了!
李甲迈着方步,巡视着手底下的众郎官,殿内皇帝正与父亲和诸位博士商议大事。
他觉得自己职责重大,努力把忍不住上翘的嘴角压下来,好显得沉稳老成一点。
可是敲一敲披着彩色花边的前胸甲,脆响,结实!
他还是忍不住要微笑起来。
他有一点好奇,殿内皇帝在跟父亲商议什么军国大事儿呢?
想到皇帝,李甲心中有点莫名的亲切。
这可是皇帝亲自点他做的中郎将。
所以,虽然李甲知道父亲对皇帝颇有微词,但他愿意相信,这其中是有什么误会的。
“腿绷紧了!”李甲年轻的双眸好似鹰眼,一下就揪出了偷懒的郎官。
他为自己忠于职守、维护了咸阳宫的体面尊严而感到快活,鼓励地拍了拍那个郎官的肩膀。
就是在这个时刻,殿内皇帝的旨意传出来了。
“陛下赏博士叔孙通二十匹丝绸!”
二十匹丝绸!
饶是身为丞相之子,李甲也知道这二十匹丝绸可比二百两银子,不是小赏赐。
赏给一个只是提供建议的新晋博士!
陛下可真是慷慨呐!陛下可真是重视人才呐!
就在李甲感慨的时候,皇帝的第二条旨意又传了出来。
“陛下有旨,拿这二十匹丝绸把博士叔孙通裹起来,吊着打!”
李甲:???
一匹为十丈,一丈为三米三;二十匹,那就是六百多米。
六百多米的丝绸把叔孙通裹成了巨大的蚕蛹。
裹是裹起来了,吊哪儿呢?
还是李甲刚上任,工作热情高,年轻脑子转得快,一指大殿门口的廊柱,“吊在正门两根柱子之间吧。”
这样皇帝就可以端坐龙椅观刑了。
于是裹成蚕蛹的叔孙通,就被做成了“秋千”。
李甲还担心底下人绑的不结实,自己亲自爬到柱子上,试了试绕柱丝绸能承受的强度。
几十层的丝绸还是很稳的。
李甲拍拍手下来,放心了,就剩鞭打了。他有点犯愁,第一天上任就遇到这种事儿,该选什么鞭子才合适呢?
正在李甲苦恼的时候,只见大殿内皇帝带着众臣与博士们浩浩汤汤走出来。
这还是李甲第一次这么近见到皇帝。
新帝比他想象中更年轻,黑袍威严,可是嘴角微翘又说不出得亲切。
就是这个人封了他做中郎将!
李甲恨不能这会儿鞭子已经在手,狠狠抽那个博士一通,叫皇帝看看他没选错人。
胡亥当然不会注意到一旁还有个激动不已的小中郎将。
他看着眼前一团丝绸蚕蛹,只能隐约看出叔孙通的人形,饶是满腹怒气,也忍不住莞尔。
“给朕取鸡毛掸子来!”
“蚕蛹”屋里哇啦求饶,“陛下,陛下,小臣错了!小臣有罪!陛下陛下!”
“陛你个头!”胡亥夺过侍者奉上的鸡毛掸子,倒竖过来,冲着“蚕蛹”的屁股中间就是一戳。
“蚕蛹”被捅得悲鸣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