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6章 老领导的无奈 (第3/3页)
就让土地部门为难了。
老谢非常清楚,在这种位置的地块上,关云天宁愿不在华源市做项目,也不会同意土地部门的意见。
为了把项目促成,老谢只好厚着脸皮再次亲自去找市府的一把手,苦口婆心地讲述养老项目的社会意义和项目位置的利害关系,也许看在曾经都在市府共事的情分上,一把手终于同意给土地部门的分管领导打电话,让他们把养老项目建设用地定在离市区较近的位置。
看见老谢情绪不高,关云天关切地问:“老领导,你是不是遇到什么困难了?”
“困难?哼,天天都能遇到,不过好在都一一克服了,但是说实话,这个看上去名正言顺的民生工程,是我经手过的最拖沓的项目,跟我最初的预想完全不一样!”
“说句俗话,还不是因为你手中没有权力了,要是你还在原来的位置上,就这么点事,我看都不用你亲自出面,你的秘书或司机就能帮你把事办了,甚至只需打几个电话,下面那些职能部门就能主动替你办妥。”
“说的没错。为了公事,现在我拉下这张老脸去求他们,我都不知道自己图的啥!”老谢无奈地说。
“图啥?图的是对得起你自己的良心,因为你想为华源市的老年人办点事实。其实你一个退居二线的领导,完全可以在办公室混日子,待遇一分也不少,何苦操这份心!”关云天道。
“是啊,要是早知有这么多麻烦事,我才不出面呢。”
午饭时,聊起养老项目的投资,老谢道:“在你的庞大计划中,投资都来源于昌达控股公司,你就没想过吸收民间资本的加入吗?”
“民间资本?昌达控股是上市公司,除了省城的项目,我们在其他地方的投资都将来自于股票市场的融资,股市不就是个民间资本的汇聚场所吗?”关云天道。
“随着你们在其他地市的养老项目逐渐实施,对资金的需求肯定会越来越多,我的意思除了股市融资,你们是不是可以对周围的社会资本敞开大门?”
关云天想了想,“可以这样做,但无论社会还是民间资本,都对收益预期要求较高,你知道养老项目利润微薄,我们连银行的资金都不敢轻易动用,害怕利息对我们的经营成本构成巨大压力,对回报要求更高的民间资本,我们就更要敬而远之了。”
“你怎么解决越来越多的资金需求?难道你们要不断增发股票吗?即使监管部门允许,投资者未必能买账。”
“首先,即使下一步昌达控股公司要在其他地市做养老项目,也只能是循序渐进地一个一个展开,不可能在多个城市同时进行,这对资金的需求就远没有想象那么大;其次,不断增发股票根本不现实,我们不能让投资者反感。解决投资所需的资金有两个途径,第一,养老项目虽然利润不高,但收益稳定,多家机构投资者愿意持有昌达控股的股权,如果需要资金,我们可以向他们定向增发;第二,昌达集团在上市公司中占股达到百分之四十五,如果董事会其他股东不愿跟随,单凭昌达集团的股权收益,也可以把其他地市的项目往前推进。”关云天道。
“我还为你们的资金链感到担忧,看来是我多虑了。”
“谢谢老领导的关心!但我说过,昌达集团做事,从不仓促上阵。”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