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章 同意谈判的结果 (第2/3页)
不同的意见让董高逸没有立刻做出决定。
朝堂之上,董高逸简单的说了两句之后,就让下面的大臣开始发表自己的看法。
“启禀皇上,微臣以为不宜和东汉朝和解,众所周知,这几年来和东汉朝之间是矛盾不断,前些年打了两次过后已经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先不说从东汉得到的这几座城池,就是其他的因素也不可能回到之前的地步,如果真要按照这个方案进行的话,一旦东汉朝临时反悔,会让我们陷入被动,到时候问题会更加的严重。”
“其二,近几年东汉朝是实力在不断的倒退,而我国的实力俨然已经将其超越,是完全可以趁着这次机会夺下更多的城池,到时候的东汉处于内忧外患之中,是无暇于反抗的,据梁奕所言,东汉和西凉,北魏之间的结盟已经瓦解,这两国现在肯定不舒服,如果能够将其联合在一起,瓜分掉东汉也不是不可能,毕竟天下人都知道我们与东汉素来不合,虽然有趁人之危,但总的来说是不会有大问题的。”
说这话的是朱辰,放在之前的话,他是赞同梁奕这样的做法的,不花费吹灰之力就能够得到十余座的城池,何乐而不为,然而现在的他是坚决反对的。
原因很简单,近年来董高逸对他是越来越不满意,如果不是没有合适的机会,恐怕早就回家养老去了,这还是好的结局,若是运气不好,可能还会落得个和陈于一样的下场。
其实他根本不会落得今日这个地步,最主要的原因是前段时间,刑部在调查一个官员的贪墨时发现了巨大的问题,虽说在董高逸的命令下联合监察院深入调查,最后查出官员二十多人,其中一大半都来自兵部,并且这些人和朱辰的关系不错,走的也比较近,这样一来对他的影响是巨大的。
虽然董高逸没有让继续深入的查下去,但是朱辰明白,一旦较真的话,自己是脱不了干系的。
之所以坚决反对,而赞同出兵东汉朝,是因为这样一来,他就能够从中扭转董高逸的看法,说不定还会因为这事得到嘉奖,这段时间就不用再担心。
按照梁奕的方案进行下去的话,无论怎么看都和他这个兵部尚书没有太大的关系,到头来头功自然是梁奕的,而他连一丝丝的功劳都得不到,这只会引发更多的不满。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之前的梁奕没有明确站在那一边,朱辰认为可以和他拉近关系,能够拉拢这样的人是值得的,但是后面发生的事情让他失去了兴趣。
原本朱辰以为走不到一起的原因是梁奕和元于的关系,会让他和刘长生等人走的比较近,后来才发现梁奕和任何人都没有太好的关系,直到新任的礼部尚书吕新则上任之后,朝廷的大臣们才知道梁奕这个做官不到几年的少年已经成长到独当一面的地步,这是谁都没有想到的,他们也知道今日这一切是离不开董高逸支持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