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三章 头等大事 (第3/3页)
入,至少可以容我们缓一口气。”
“我们可以做出一笔预算,按照整体计算,每年需要投入多少资金,先行拨出一部分专款以及黄金,建立一个储备金,以后在逐步的积累。这样以来我们可以逐次的投入,既避免了出现后续资金乏力的情况。也避免了一次投资太大,给军区本就不宽裕的财政带来巨大的压力。”
说到这里,李延平苦笑道:“实际上整个投资来说,资金一次的投入应该不会太大。先期的投资主要是校舍的改扩建,这原来就有基础,花费不会太多。在一个就是教师的薪金,要是我们按照伪满标准发放,应该是资金的消耗大头。”
“实际上真正的压力在粮食上。根据地内的老百姓在百万以上,适龄就学的人口,男女都算上,至少也要在十万左右。若是口粮也都包下来,这一年的消费的粮食不次于我们扩编之后的部队一半所需。”
“原来这些孩子在家,消耗不到我们。但这一包下来,恐怕压力就会大增。尤其是这些孩子都处于长身体的时候,不仅要吃饱,更要吃好。你看是不是可以让每个学生每个月缴纳部分粮食作为象征性的生活费?哪怕每个人一二十斤也好,副食则由我们全部包下。特困家庭可以由当地政府出具证明,学费全免。”
李延平的想法很符合实际,也可以避免给军区的财政带来太大的压力。但杨震却并不赞同:“政委,现在各县伪满设置的学校大多设立在城镇中。而我们没有空中优势,学校又是人口聚集之地。”
“一旦今后在作战中,日军像这次战役开头那样,对根据地内实行普遍无差别轰炸,会出现较大的伤亡的。学生们没有防空知识,一枚炸弹就可能引起上百学生的伤亡。我们不能冒这个风险。”
“而且江南地区,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之内,会成为我军与日军拉锯的战场。所有江南的学校,包括佳木斯在内必须全部在最短的时间之内北迁。新校舍要建立在有植被覆盖,最好是山区。虽然交通不便,但却保障了师生的安全。”
“另外尽量将学校集中在一起,可以有效的方便我们管理。这件事情,你抽空去找东北工委的同志谈一下,你们是亲兄弟,这件事情应该不会难办。
“至于所需要的粮食,被服。先从军区储备粮里面划拨。需要多少,就划拨多少。资金,从明年开始,军区管理的几个金矿,从产量之中每年拿出五百两,作为专门的教育资金。”
杨震部分否决了自己逐步投入的建议,李延平只能无奈的苦笑道:“司令员,现在下江地区已经开始上冻了,就是想修建校舍都不可能了。要是复学就只能暂时先利用原有的校舍。我看这样吧,先让根据地内的孩子利用原有校舍复课,至于修建校舍,等明年开化后,再行建设。”
“至于集中寄宿,我看先这样,农村的孩子每个月缴纳十斤粮食,不够的军区补足,一天三顿饭包下来。况且日军现在对我们实行严格的封锁,这些粮食也卖不出去,百姓手里的余粮很多。我想按照东北地区的生活水平,每个月十斤粮食还是应该没有问题的。”
“至于城里的孩子,不用缴纳粮食,但只管一顿中午饭。早晚先行回家就餐,等学校整体搬迁后,在视情况重新规划。另外除了孤儿以及烈属之外,需要住宿的学生免收一切杂费,但被服自带。这样可以部分缓解我们的资金紧张,以便节省下来资金,全力在来年兴建新的校舍。”
“司令员,你的心情我可以理解,但这种事情是急不得的,只能一样样来。我们现在先解决孩子们上课的问题,剩下的我们逐步在想办法筹集资金解决。至于家兄那里,我会找他去谈的。他现在就在萝北与总指挥商议一些事情,我想最迟两天内就会抵达兴山。到时候你也见见。家兄可是和我说了好几次了。”
尽管还有些不满意,但杨震却也知道。李延平说的没有错,眼下确实无法兴建新的校舍,自己之前的话的确有些太武断了。住在农村的学生,一个月缴纳十斤粮食,对老百姓来说,也算不上什么负担。按照这个数目,比伪满规定的所谓国民学校的学费可是低的多了。想到这里,对于李延平的这个新的思路,杨震终于点了点头同意了
看无广告,全文字无错小说,-.Com文字,您的最佳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