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民众的创造力 (第2/3页)
担任,麾下五万兵力据守在吐蕃西部边境,至于南部边境则因为有喜马拉雅大山脉阻隔,只派了不足三千人扼守住要道。
大理国被划归为至南道,总督由新上任的水军将领岳山担任,除了扼守西部边陲的一万陆军之外,其余防御边境的任务则交给了一百艘三桅战船外加‘创新号’这艘铁甲战船负责。
收归如此大的疆域,维稳便成了当下最要紧的任务,由于宪法的约束,革命军并没有在国内行使维稳的权利。除了各地司法部下属的暴力机构外,最让太原倚重的便是保安队了。
保安队人员必须及时进行补存,邓涛作为国防部长下令在全国各地招募保安队人员,直到一年后,方才又筹齐了五万保安队。
有了这些保安队的加入,再加上中统的情报,维持国内稳定倒是暂时得到了解决。
国内商贸繁荣,不过光是依靠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终究还是太过局限。没几年南部沿海地区便已经出现了开赴东南邻国的商船,甚至有些野心极大的商贾,竟然率船抵达了中华国的东南邻居天竺。
纷乱的天竺成为了中华国商贾的又一处贸易圣地,由蒸汽机械生产出来的无数货物被商贾们用商船运往了印度半岛。
得了利的第一批商贾自然引起了别人的眼红,许多人都看到了海运的便捷,纷纷欲要将货物乘船出海。
这个市场要求便催生出了一批沿海的大型造船厂,双桅杆的商船太小,那便建造三桅的大船,而等到三桅船舶也嫌狭小时,便又开始建造更大型的商船。
不过借助风帆的商船终究不是长久之计,国内商贾们纷纷将目光盯向了革命军的铁甲战船。
这种大船不仅经得起风浪,而且速度非常之快,加上那海量的容积,自然让这些商贾们眼馋不已!
奈何这种铁甲战船的核心技术都掌握在太原科技中心的手中,而这科技中心尚属于政府机构。
一时间数万人的联名请愿信便被送到了吕清的办公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