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卷小重天·炼神还虚篇 第二百六十四章 无规矩不成方圆
第二百六十四章 无规矩不成方圆 (第3/3页)
没错,天地之间只有五行,自己却修炼了五具分身。
那么,自身属性又该怎么算呢?
自己千辛万苦的修炼分身,原本是想借此突破化神期。
可是,他始终觉得有一道无形的门槛挡住了,自己前进的步伐。
万万没有想到,这道无法跨越门槛竟然是他自己,给自己制造出来的。
“修士修道,讲究的是无欲无求,却不是无情无义。做到‘仁爱’,是为小乘;做到‘兼爱’,便是大乘。”
“两者本身并没有对与错,不过小乘之境多半属于凡人的心态。我等既然是修士之身,自然就要追求那大成之境。”
雷劲嘴唇微动,随着自己脚步的前行,默默的给宋晓娜传音说了几句,继而从原地失去了踪影。
(兼爱,指同时爱不同的人或事物。)
(是春秋、战国之际,墨子提倡的一种伦理学说。)
(墨子针对,儒家“爱有等差”的说法,主张爱无差别等级,不分厚薄亲疏。)
(《墨子》中有《兼爱》三篇,阐述其主张。语出《荀子·成相》:“尧让贤,以为民,泛利兼爱德施均。”)
(三国·魏·嵇康的《与山巨源绝交书》中说:“仲尼兼爱,不羞执鞭。”)
(墨子提出“兼相爱,交相利”,把兼爱与实现人们,物质利益方面的平等互利相联系,表现出对功利的重视。
(墨子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攻等主张,均以兼爱为出发点,他希望通过提倡兼爱,来解决社会矛盾。)
(墨子被后人视为侠者之祖。)
(仁爱,谓之宽仁慈爱;爱护、同情的感情。语出《淮南子·修务训》:“尧立孝慈仁爱,使民如子弟。”)
(《史记·袁盎列传》中说:“仁爱士卒,士卒皆争为死。”)
(仁爱,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仁爱的思想,是孔子倡导并身体力行的,这也是儒家思想体系的核心部分。)
(《孟子·梁惠王上》中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首先爱自己的亲人,然后再由此及彼、推己及人,想到别人和自己一样,也有父母、兄弟、子女,也应该被爱,这才给他们爱。)
(孟子又说:“君子之于物也,爱之而弗仁;于民也,仁之而弗亲。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孟子说:对于万物只需要爱惜不需要仁德,因为它们不是人;对于民众,只需要仁德,不需要亲爱。)
(于是乎,儒墨两家从根本上出现了分歧。儒家主张有差等的仁爱,而墨家主张无差别的兼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