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技击之士 (第3/3页)
对于这个乱世里的老百姓来,不过是换一个国家而已,只要老老实实地服兵役,老老实实地缴纳赋税,或者服劳役,生活照样过得去,没必要给一个快要灭亡聊国家陪葬。
不过宋国毕竟立国太久了,加上对于殷商血统的认同感很高,所以不可避免地想要守护这个即将失落的国家,这也是不足为奇的。在历史上,是因为宋国发生了内乱,才让齐国趁机吞并了宋国的,一连锁的反应连宋国的老百姓都没反应过来。
更何况,那时候的宋康王据颇为暴虐,跟商纣王有的一比,所以失了民心,也就不会有百姓挽救他的国家了。
高唐见状,已经在发号施令了:“匡章!”
“末将在!”
“我命你统率一万技击之士,打前锋,随盾牌阵掩杀!”
“诺!”
“田需!”
“末将在!”
“我命你统率七千骑兵从右侧翼冲阵,务必冲散宋军的军阵!”
“诺!”
“司马尚!”
“末将在!”
“我命你统率步骑一万,作为左翼,掩护技击之士!”
“诺!”
……
高唐已经在发号施令了,齐国的技击之士值得一提。
《左传》襄公二十一年:“齐庄公为勇爵“,其意为齐庄公设置勇士爵位,即在战场上表现勇敢者就可得到爵位。
齐国五都影持戟之士“,也称为技击。齐国的技击之士是战国时代一个非常着名的兵种。“技击“是齐国将百姓进行招幕,并进行严格的军事训练,使之具有超过过去征发兵的优秀战技素养。
“技“的意思也就在此。
但很可惜,技击之士仅仅是齐国的一种以国家财富对自由民实行的一种雇佣兵。荀子在评论齐、魏、秦三国“军功爵制”优劣的时候,齐国的技击之士,“得一首者,则赐赎锱金,无本赏矣……是亡国之兵也”
齐国的技击之士,冒死战斗,杀敌一人,所得赏金不过八两,再无赏赐,具有雇佣兵性质,所以战斗力必然有限,是“亡国之兵”。后来齐国与燕国交战中,齐军大败险些灭国,这也明齐军的战斗力并不十分强大。比较类似唐朝后期军队和宋朝军队。
而荀子对秦军商鞅的二十级军功受爵制则有这样一番评价:“秦之锐士,得而后功之,功赏相长也,五甲首而隶五家,是最为众强长久。”
秦军将士有功既赏爵位,又赐田宅,可以成为军功地主,如果不断立功,还可不断受赏,乃至于获得高官厚禄,所以形成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能“最为众强长久”。
也难怪荀子认为“齐之技击不能当魏之武卒,魏之武卒不可遇秦之锐士”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