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寡君 (第2/3页)
“然,处四战之地亦有处四战之地的好处,我宋国地处中原,商贾云集,土地肥沃,人口百万有余,周边的强国窥视着却不敢下手,这便是一大优势!当今,我宋国只需要巴结好楚国讨好魏国,抗拒齐国,便能得到喘息之机,有时间有余力去展开变法!”
戴偃道:“先生,寡君听闻先生在变法一道有非凡的见解。外法内儒,一张一弛,寡君深以为然!但是寡君对于敖子之法还是有很多不解的地方,所以想求教你。希望先生不吝赐教!”
“不敢当,不敢当。敖只是学术太杂的缘故,用我之法去宋国变法,未曾尝试,是以不敢乱来。”
“求先生赐教!”
看到戴偃这么礼贤下士的样子,李敖真的是赞叹不已,于是道:“这外法内儒,便是披着法家的外衣,骨子里却是儒家的思想精华。其实也无内外之分,便是一儒一法,如一张一弛。君上,须知治大国如烹鲜,必须张弛有度,过犹不及也!”
“寡君晓得。”
“这具体的变法内容,其实跟列国的变法都大同异。一则革新吏治,一则改变税法,一则奖励耕战,一则建立完善的法典,约束公卿庶民,一则招揽贤才,一则改变现有的城邑制度,划分明确,一则设立完善的监察制度,一则削弱贵族封地,废除旧贵族的特权,即加强公族中央集权,此皆变法,不胜枚举。”
“这吏治如何革新?”戴偃就像一个好学的学子,在李敖老师面前虚心求教。
“吏治,非变不可。大周分封的国家都习《周礼》,继承大周的官吏制度,但是其官制过于臃肿,不够完善,有的官职职能重叠,一道手令下发需要经过几个官衙,几个大臣的手才能下发,能不能得到贯彻,得到落实还两。这样既耽误时间,又影响诏命的下发,大大地降低了效率。这些职能重叠的衙门应该被废除!”
“善!”宋君偃点头称是。
“有的职能则是没有被设立,不少的官员还是一人身兼数职,这样也很影响政令通达。在我看来,一个萝卜一个坑,一个官职便要有相应的只能,多则臃肿,少则麻烦,所以君上想要革新吏治,就必须要革除这种弊端,该废除的官职就废除,该设立的官职也要设立,具体的事情可以依照宋国的吏治情况而定。”
“善!”
西周是在夏、商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个非常强大的国家。它的强大不仅仅由于它广袤的国土、更是由于它丰富的文化,这其中就包含着政治思想的传承,西周时代的政治思想以及官职制度对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周灭商后,子大搞分封,把王族与功臣分封到国家各个地方,建立起众多诸侯国(也称方国),数量超过百个。通过宗法制和封建制,建立起一个以周“子”为中心,各个诸侯国围绕的封建王朝,同时建立起一套无孔不入的礼乐制度,形成了一个有秩序的奴隶制国家。
西周严格的施行宗法制度和嫡长子继承制,建立了周子-卿士-诸侯-卿大夫-士-国饶统治序粒
就官制而言,大体上有卿士-诸侯-卿大夫三等。卿士辅佐周子执政,诸侯世守其国,卿大夫辅佐诸侯治理国家、并且从诸侯手里领受世袭采邑。
西周的官制,更为繁杂。
在进入战国时代以来,从魏国的李悝变法开始,商鞅、吴起的变法无不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