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先霸诸侯而后王天下 (第3/3页)
张烈又道:“好处还不止如此。根据我们原先的先霸诸侯而后王天下的战略方针,这个扶立附近小国,成为附属国就是关键的一步!”
“君上可以想一想,我们宋国若是帮助这些小国复辟了,能得到什么好处?最直接的好处就是天下人会称赞君上是贤明的君主,有仁者之风,继而天下贤才会继续出仕宋国,争相告走!此外君上还能得到被扶持的国家的善意和效忠,唯我宋国马首是瞻。”
“这最影响深远的一个好处,就是我们可以派遣官吏和将尉,占领一些实权衙门,架空各国的国君,使之成为傀儡,到时候想要将这些国家并入我们大宋国的疆域里,不过是君上的一道诏命而已!”
子偃拍手道:“善!张烈,这里面只怕还有一个益处。那就是这些小国原来的城邑都被吞并了,他们可以打着收复失地的旗号,骚扰或者攻略齐楚两国,而且他们在故地的名望还没有完全消失,他们可以事半功倍地占领原来的旧地,小打小闹而已,不似我们宋国这般引人注目,还会招致列国的围攻。”
张烈赞许地道:“不错。这些小国的名望还是不容小觑的,他们可以肆无忌惮地攻伐齐国或者是楚国。若是敌军来犯,君上也可以趁势号召各国组成联军,这样也避免了我们宋国独木难支的尴尬处境了。”
张烈又看着宋君偃说道:“君上,被灭掉的莒国和郯国可以复辟,曾经的徐国和蔡国也能复辟,这些国家都是可以拉拢的。不过眼下,我们宋国要对付的是鲁国,君上还记得在伐魏之前,给鲁国三桓许下的承诺吗?”
子偃点了点头道:“记得。鲁国三桓季孙氏、叔孙氏和孟孙氏野心勃勃,一直想要效仿三家分晋,独立于鲁国公室而立国,只是害怕鲁国在天下的声望,自身势力又过小,所以不敢僭越。怎么,难道张烈你真的想让鲁国分裂,帮助三桓立国吗?”
“是的。”张烈说道,“鲁国与我们宋国原来的国力差不多,城池、疆域、人口都相差无几,但这已经是过去式了,鲁国还是在原地踏步。鲁国不能轻易灭之,我们宋国一口气也吃不掉鲁国,所以鲁国必须要分裂!”
“愿闻其详。”
“君上,鲁国有在泗上十二诸侯国里面的附属国就有费国和邳国、邹国,如任国和郳国都朝拜鲁国,鲁国的影响力可见一斑。为了保住我们宋国霸主地位,鲁国不能不分裂。为此,我还特地拟定了一个计划,请君上过目。”
根据张烈提出来的“先霸诸侯而后王天下”的战略方针,宋君偃表示很满意。
附属的国家越小越好,越小就越容易控制。像鲁国,太大了,底蕴还这么深厚,声望极高,实在不应该这样存在下去了。
老实说,宋君偃还是很想直接吞并薛国和滕国的,不过那是历史上的宋康王的老路子了,他不敢这么做,怕的是重蹈覆辙啊!
现在张烈提出的这个战略方针就很符合他的要求。
闷声发大财,厚积薄发。
宋国现在太引人注目了,一举一动都牵动了天下人的眼光。这俗话说得好,人怕出名猪怕壮,树大招风的道理宋君偃还是懂得的。
宋国若是直接出兵灭掉了滕国和薛国,只怕会招致齐国大军不遗余力地讨伐。宋国到时候也会沦落成为一个背信弃义的小人的形象,出师无名,将士们的士气都会大打折扣。
所以蚕食附近的小国,厚积薄发,对于现在的宋国来说无疑是一个最好的抉择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