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35章 罪己诏 (第2/3页)
,现实是骨感的。
嬴驷、嬴荡、赵雍、子偃他们一个比一个强,能力都优于熊槐。熊槐是有心无力,当此大争之世,志大才疏很容易造成他现在的这副模样!
偌大的一个楚国,一手好牌就这样被他熊槐打烂了,怪得了谁?!
楚王熊槐沉声道:“寡人自知有罪矣,且无可弥补,无可挽回。太子熊横,仁孝宽宏,心志坚韧,才干出众,乃储君之不二人选!寡人故去之后,望诸公用心辅佐新王,励精图治,报仇雪恨,重振我大楚国昔日之雄风!”
“大王!”群臣都哗啦啦地跪了一地,一个个都是声泪俱下,泣不成声。
熊槐想要干什么,已经不言而喻了!
“想我大楚,不过是一个世居南隅的附庸小国,地不过五十里,然自先祖熊绎起,辟在荆山,筚路蓝缕,以处草莽,跋涉山川,以事天子!历十余世,几百多年,终成奋击百万,土地方圆纵横五千余里之霸主大国!今到寡人这一代,在寡人的手中,却是屡屡损兵折将,失地辱国!”
熊槐掷地有声,又带着哭腔道:“寡人愧对我大楚国的列祖列宗!愧对所有的楚人!昔日周、秦、晋、齐、魏皆伐我楚国,皆被击退。乃至于孙武千里破楚,五战入郢,楚国几近灭亡!然则,楚人不死!楚国不灭!只要我楚国还有一个楚人存在,楚国便不会亡”
熊槐的声音震耳欲聋,余音绕梁,经久不绝!
“大楚万年!大王万年!大楚万年!大王万年!……”
“昭昭大楚!共赴国难!”
楚人不死,楚国不亡!
楚国顽强如斯,可悲可泣也!
楚国之所以如此顽强,百折不挠还是有原因的。
《左传》记载:楚自克庸以来,其君无日不讨国人而训之于民生之不易,祸至之无日,戒惧之不可以怠。在军,无日不讨,军实而申儆于胜之不可保,纣之百克而卒无后。训之以若敖、蚧冒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箴之日:‘民生在勤,勤则不匮。
《左传》两言“筚路蓝缕”,皆指楚国熊绎至熊仪若敖、熊胸蚧冒等十余代君王。可见楚国在建国以后的相当长的时期,都过着艰苦奋斗的穷日子。
国君带领臣民跋涉山林,开辟疆土,甘苦与共。面对周边各国存在的威胁,尤其是面对北方周朝军队一次又一次的南侵,楚人振军经武,保持警惕,枕戈待旦。
楚国君王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特别注重以先王艰苦创业的事迹对臣民进行传统教育,以此凝聚人心,鼓舞士气,寻求内部稳定和对外发展。
蚧冒之弟熊通自立为楚王楚武王,这在楚国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也是春秋初期的一件大事,它宣告了一个南方大国的崛起。
楚武王之子文王建都于郢,国势更加强大,江汉一带的小国都畏惧楚国。到文王之子楚成王即位,已经“楚地千里”。
楚国“结旧好于诸侯”,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