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82章 降卒 (第3/3页)
平之战后,就错过了一次灭赵的良机!
长平之战后赵国力量锐减,秦国可以灭赵国。为什么要留给秦王嬴政来灭?
长平之战长期对峙,耗时3年,赵虽大败,然秦国消耗损失也十分巨大,百万之师亦伤亡过半,《史记·白起王翦列传》载白起言“今秦虽破长平军,而秦卒死者过半,国内空”。
《吕氏春秋·应言篇》亦有“秦虽大胜于长平,三年然后决,士民倦,粮食索”。已至无力支撑之边缘,战后,白起欲一举灭赵,赵使反间计,苏代受赵韩两国之托赴秦游说,秦相范雎出于维护自身地位与牵制白起的考虑,向秦昭王建议有条件地同赵韩两国议和。
秦王准议。同时赵国的平原君写信给其妻子的弟弟魏国的信陵君,委托他向魏王发兵救赵,于是信陵君就去求魏王发兵救赵,魏王派晋鄙率十万大军救赵。
但由于秦昭王的威胁,魏王只好让军队在邺城待命。
信陵君为了救赵,只好用侯嬴计,窃得虎符,杀晋鄙,率兵救赵,在邯郸大败秦军,才避免赵国的过早灭亡。
宋王偃认为,眼下宋国可不能重蹈覆辙,错过这个灭赵的良机!
苏秦道:“王上,我宋军虽大胜于长平,但是为时三年的长平对峙,士卒疲弊,国库空虚,各地仓禀的粮食几乎消耗一空!而赵国则更是如此!接下这么一个赵国的烂摊子,何以收拾?”
“这……”
苏秦的这话不无道理,但是就这样让宋王偃放弃这个千载难逢的灭赵的良机,绝无可能。
宋王偃又询问道:“邹衍,国内可还有地方可以抽调余粮?”
“这个……”邹衍一脸为难地道,“王上,经过前两年的一场大饥荒,我宋国这十几年来积攒下的粮食早已消耗一空了!眼下各地的黔首刚刚收割粮食,但是仅有其口粮,若是再接纳一个人口两百多万的赵国,只怕是无以为继呀!”
苏秦又道:“王上,这还不是最关键的问题!眼下,随着长平之战的结束,我军还有整整25万的赵军降卒!这些降卒何以安置?据臣的估算,长平现有的粮秣,已经支持不了多久了。到时候王上打算从哪里调粮?”
这又是一个难题!
怎么安置这二十多万的赵军降卒,难道要跟历史上的秦国一般,坑杀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