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95章 开窍 (第2/3页)
性的,新建立的王朝往往会吸取教训,譬如汉高祖刘邦。
刘邦意识到分封制的好处,于是将自己的儿子、侄子和一些功臣都分封出去(后来异姓王全部被杀,诸侯都是刘汉子弟),拱卫汉王朝的统治。
刘邦推行的分封制,的确使得汉王朝的国祚很长,甚至在王莽乱汉之后,东汉王朝还能从废墟上建立起来。
到了三国,曹丕意识到分封制的弊端,故而没有分封自己的兄弟、儿子和功臣,最后被司马懿父子三人篡魏。
晋朝建立后,司马炎见到没有分封的魏国这么快就灭亡了,在篡魏的时候没人出来帮忙,故而司马炎便大肆分封诸侯,最终酿成了八王之乱。
此后的隋、唐、宋、元四个朝代,基本上没有什么像样的分封,最多就是册封子弟和功臣,然后给一些食邑而已,封地也仅仅是一县之地,不足为虑。
正是因为没有分封,隋朝很快就灭亡了。
唐王朝还好一些,不过乱于藩镇,与汉朝的下场差不多,盛极而衰的。
再到后来,明朝的时候,朱元璋分封了自己的儿子镇守边关,结果酿成了靖难之役,不过天下还是朱家的,倒也无伤大雅。
凡此种种,让子偃犹豫不决。
秦、魏这两个朝代,因为没有分封诸侯,没有忠心自己的诸侯国而迅速灭亡,在亡国的时候,宗室们压根儿就没有能力反抗!
分封诸侯,可以拱卫中央,但是会极大地削弱中央对于各地方的影响力。而且,分封诸侯,很容易酿成祸乱的,什么“八王之乱”、“七王之乱”和“靖难之役”就是明证!
到底搞不搞分封呢?
退朝之后,子偃找来了太子恒,在御花园的凉亭中,对席而坐。
“恒儿,你刚从北方回来,一路辛苦了。”子偃一开始就是嘘寒问暖的。
子偃称“始皇帝”之后,干婉自然为皇后,子恒自然为皇太子。只不过,那个时候,子恒这个皇太子还在塞北视察,代替子偃,视察河套地区,还有雁门郡、代郡和云中郡,慰问军队,在军中建立了属于自己的威望。
这一行,让子偃对于子恒更为满意。
几个月不见,子恒消瘦许多,被晒黑许多,但是子偃还是能看得出来的,子恒的体魄比以前强健多了,肤色也很健康。
“父皇,儿臣幸不辱使命,不敢言苦。”子恒还是很谦逊地道。
“恒儿,怎么样,依你看,匈奴可为祸患?”
“匈奴为边患也。父皇,儿臣在塞北待了一些时日,据说匈奴人已经装备了大量的马蹬和马蹄铁,开始混战,有强大的匈奴部落已经消灭了弱小的匈奴部落,更有甚者,还侵略东胡、丁零、大宛和大月氏等游牧民族,草原上已经乱作一团了。”
“那你认为我宋国应该如何应对?”
“以不变应万变。”
“愿闻其详。”
“匈奴混战,草原上的部落混战,没有个十年八年的,绝分不出胜负!就算出现了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