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初回平舆 (第3/3页)
弱多病,身体一天不如一天。一天,陈大喜、和儿在给老泰山喂药的时候,老泰山说道:“我不行了,这病恐怕是好不了了。你们两个一块儿长大,虽说是师兄妹,可我却把你们当亲生孩子看待。我死之后,你俩如何?”陈大喜、和儿听到这话,马上跪道:“师父待我俩恩重如山,我们早已经把您当成父亲!您福大命大,一定是长命百岁的!”
老泰山咳了咳,说道:“孩子,我也想活。可是这病却好不了了。我们跑江湖的人,一半是武夫一半是大夫呢!”“我不行了,可你俩是我的牵挂。我有个心愿,就是让你们结为夫妻。相互扶持,好不好?我死也能闭眼了。”
陈大喜原本与和儿就没有血缘关系,并且从小就生活在一起,也算是青梅竹马,自然同意。于是,央人找了媒婆证人(捻子),披红挂彩。简陋的酒宴之后,算是成了夫妻。
二人刚完婚几天,老泰山病情加重,于夜里死于床上。好在没有受到太大的病苦。自然,陈大喜与和儿哭得死去活来。老泰山的丧事由捻子一手代办,安葬之后,陈大喜与和儿就在颖州继续与捻子们一块儿活动。加上之前分得的钱粮,即便不出来“打捎”,也能活得三年五年的。
1849年,和儿生下一个男孩。因为在安徽出生的,所以取名“陈皖生”。
1851年的一天,陈大喜突然收到平舆街的来信。原来是陈会如写的。信上说陈母多病,日子不多,想念儿子,望速回。于是陈大喜向阜阳捻子各首领告别之后,决定带着和儿与皖生回平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