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1853年简史 (第3/3页)
溪,为当地团练所俘,起仪失败。
1853年4月,福建永春县霞陵人林俊领导红线会起仪。红线会为福建天地会一支,采用康熙年间铜钱式样,刮去康熙二字,中涂红色,以为会徽,会众各持一枚作为标记,故名。咸丰三年四月,永春秀才林俊(又名林万春)与童森、黄有、苏卓等领导红线会众在其家乡霞陵与黑钱会首领陈湖联合发动起仪。起仪军发展到数万人,先后攻克德化、永安、大田、沙县、龙溪、仙游、安溪等州县,与黄威领导的厦门小刀会相呼应,转战闽北山区达五年之久。林俊曾派人与太平天国取得联系,洪秀全封其为烈王(或曰顺义侯)。咸丰八年,太平军杨辅清部入福建,林俊闻讯,自顺昌县北上迎接,途经光泽仁寿桥,遭地方团练伏击,林俊战死。余部在永春一带继续坚持斗争,同治四年(1865)被左宗棠镇压。
1853年8月,刘丽川等在上海领导小刀会起仪。上海小刀会创立于道光二十九年(1849),首领为刘丽川、周立春等。刘丽川,广东省香山县人,农民出身,曾做过伤科医生,道光二十五年加入天地会。道光二十九年到上海,与福建人陈阿林、江苏人周立春、潘启亮等联合兴安会馆董事李仙云、嘉应公所董事李少卿、上海商董徐渭仁等建立上海小刀会。对外称“义兴公司”,主要成员为农民、城市劳动者、失业船夫以及受外国侵略者排挤的中国行会商业资本家。咸丰三年七月十三日,嘉定农民千余人在徐耀领导下举行武装起仪,一度占领县城。随即与上海小刀会周立春等联合,于八月初三日再次攻占嘉定。初五日,刘丽川率上海小刀会起仪响应,占领上海县城。杀死知县袁祖德,活捉苏松太道吴健彰。刘丽川在上海建立“大明国”,后改名“太平天国”,自称“太平天国统理政教招讨大元帅”,并上书洪秀全,表示愿意接受太平天国领导。小刀会起仪军纪律严明,又于上海全城遍贴布告,痛斥清朝及外国侵略者罪行,阐明起仪宗旨为“反清复明”,故从者甚众。不久相继占领宝山、南汇、川沙、青浦,并计划与苏州小刀会起仪军配合,夺取苏州。小刀会占领上海,使围困太平天国天京的江南大营之主要饷源江海关税收陷于停顿,且势必影响到即将到来的海运漕粮,故清廷大为惊恐,急调江南大营军队2万兵力前来镇压,八月二十日,清军攻入嘉定,周立春被捕,死于苏州。9月底,小刀会起仪军撤出周围各县,集中力量坚守上海县城。清军分水汉两路,从东、南、西三面包围上海。上海的英、法、美等侵略者,撕下中立伪装,公然支持清证府,并悍然从上海县城北面向起仪军围攻。在城北的法租界,沿护城河筑界墙进行封锁,断绝起仪军的粮食和军火接济,小刀会起仪军被全面包围,割断了与外界的联系。浴血奋战,孤立无援,弹尽粮绝。1855年2月17日,起仪军被迫弃城突围,刘丽川牺牲,起仪失败。上海小刀会起仪,坚持斗争17个月,它有力地支援了太平天国起仪,打击了清朝封建统治和外国侵略者。
1853年,湖南爆发朱九涛领导的天地会起仪。朱九涛本名邱昌道,湖南郴州人,天地会大首领,假托朱明后人。咸丰元年改名为朱九涛,以“广东老万山”为本堂堂名,组织群众,准备起事。咸丰三年,朱九涛与王大才、黄中环等率众数千人在郴州发动武装起仪,自称“太平王”,击败知州戚天保,击毙团总喻德拉,活动于郴州及永兴一带,以油榨墟为基地。湖南巡抚骆秉章闻报,派悍将罗泽南率湘勇前来镇压。咸丰四年,油榨墟失守,朱九涛率起仪军突围,次年在郴州周源山被戚天保捕杀,起仪失败。
捻军方面:
1853年4月,太平军北伐途径安徽、河南境内时,各地捻军纷纷响应,发展成为大规模起仪,以皖北为中心,遍及河南东南部、山东西北部、江苏北部、湖北北部地区。5月太平军大破永城时,捻军头领苏天福率部数千人响应,占据县城。互相配合攻打亳县,杀死无数清兵。惩办蒙受城县等贪官。太平军北伐进入黄河、淮河流域时,捻党纷起响应,协同作战,捻军5万余人转战于皖、豫、鲁、苏、鄂交界地区,歼灭清军和地主武装,形成十余支相对独立的队伍,使队伍迅速发展至十余万人。更有无数捻军战士加入太平军,使北伐部队从二万多人迅速扩充到四万多人。
而我们的张大哥,在1853年被在皖北负责镇压捻军的兵部侍郎周天爵招安。在春天的时候,派他的儿子到雉河集,许以顶戴金钱。但张大哥并没有为了做官而出卖良心、出卖众兄弟,坚定地踏上了与太平天国联合抗清的战斗征程。在困难面前,张大哥没有气馁,带领捻军主力向淮南进发。这也得力于张大嫂杜金婵的极力反对投降。当然,在这期间张乐行大哥受清证府委任,从而攻打定远的捻子,一是为了麻痹和利用清证府,二是以此为借口清除定远打着捻军名号却专门祸害老百姓的“假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