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韬光隐晦 (第2/2页)
人练成,中国近代史上一支最为凶悍的地主武装便诞生了。湘军练成之后,立即参与了镇压太平天国的战争。
曾国藩治下的湘军,以“扎硬寨,打死仗”闻名。他的“多条理、少大言”,“莫问收获,但问耕耘”之说,被梁启超誉为“历百干艰阻而不挫屈;不求近效,铢积寸累,受之以虚,将之以勤,植之以刚,贞之以恒,帅之以诚,勇猛精进,坚苦卓绝。”因此,在与太平天国的战争中,湘军确实不同于骄惰的绿营和庸懦的团练,而显得十分的凶顽强悍。
曾国藩还能选拔和任用人才。他善于察额观色,辨识部下的品质、才能。其日记载有他对一些人的印象,如:朴实;眼圆而动,不甚可靠;语次作呕;明白安详,拙直、长工之才;等等。通过这种方法,曾国藩识别提拔了一大批能征善战的名将。使湘军最终赢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
捻军方面:
苏天福率捻军与永城团练桑殿元作战失败,撤往亳州境内。清军入亳大肆烧杀掳掠,民怨沸腾,纷纷投奔捻军。苏天福军威大振,杀死勾结清兵、阴谋杀捻军的堂兄弟7人。并配合张乐行部队,击败河南团练大臣徐广缙于夏邑。围困以祝恺为首的团练于归德(今商丘县)。
而我们平舆街,则由大喜哥带领着练拳、贩私盐,做着捻子日常做的勾当。尚未明目张胆的公开造反。你当真贩个私盐还要陈大哥亲自带着吗?陈大哥眼光长远,不过是顺路贩个私盐,实则是结交周边的各种老大、团头、捻子罢了。像项城的徐四万、正阳的张凤林,霍光玉、新蔡的秦宣,史广布,袁安愚、息县的赵国良、汝阳的王裕国,王殿书等等都是在这一时期结识的。除了结交各位头领,陈大哥还攒钱让平舆的捻众打造兵器、蓄养牲口、屯积草料、制造火药炮弹、修建寨子、安插眼线。而我,则每天还是练习骑马射箭练火药枪制做机关。当然,这机关是杀人用的。陈文和双喜弟弟则被陈大喜安排着习文习武以及管理各种内部事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