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两军合作 (第2/2页)
军渡淮南下,与北上的太平军陈玉成、李秀成部会师,接受太平天国领导,与太平军联合作战,在淮河两岸抗击清军围攻,并一度攻入湖北。
三月初,他们在霍丘、六安交界地区同太平军会师。两军会师淮南,是和当时形势分不开的。捻军因为受到清兵的沉重压力,必须争取太平军的帮助;太平天国由于一八五六年的天京变乱,力量大为削弱,急需团结友军一致对敌。共同的斗争把他们联结起来。张乐行意识到这一点,主动派龚得树、苏添福等迎接太平军;太平军豫天侯陈玉成、合天侯李秀成等也率部北上应合捻军。通过这次会师,捻军在一定程度上接受太平天国的领导。两军旌旗齐奋,向敌人发起强大攻势,占领了安徽正阳关和霍丘,取得初次战果。
第二次鸭片战争结束后,清证府调僧格林沁率部由直隶南下攻捻。捻军先后在巨野羊山集、菏泽李家庄、汶上杨柳集三败清军。
1857年7月16日,在清军先是攻陷句容,12月27日又攻陷镇江和瓜洲。
9月,洪秀全迫于形势的恶化,遣使请石达开回京,石达开上奏表示不会回京,但会调陈玉成、李秀成、韦俊等将领回援,并以“通军主将”身份继续为太平天国作战。洪秀全诏准了这一方案,天京官方遂承认石达开此后的作战是太平天国的远征活动。此后,石达开先后转战于天京外围的闽、浙、赣等省,牵制大量清军,缓解了天京、安徽两地的军事压力。
1857年底,张乐行所带捻军内部出现分歧,以蓝旗将领刘饿狼(刘永敬)为首的部分捻军坚持要回淮北,被张乐行等杀死。捻军于是分裂,大部分旗主返回淮北,只有张乐行﹑龚得等少数留在淮南,与太平天国保持着较密切的关系。还有一部分如孙葵心﹑张宗禹等,转战南北,曾深入河南﹑山东,推动了当地人民以各种形式起义反清。在皖北﹑苏北,捻军或协同太平军或独立作战,屡破清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