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六节 学不会 (第2/3页)
师父的观感多了一些改变,最起码相互之间也算是有了真正师徒之间的那种模样了吧!
神识便在这个时候钻入那玉简之中,于篇有关于法术运转的秘术便是出现在沈同的脑海之中,开始第一句话便是让他神情一震,不由为之所深深吸引住了。“临阵对敌,不攻为攻,攻则为不攻,攻守之势,因势而形,因形而异也……”
如此这篇没有名称的功法秘术,转眼间便是将沈同给彻底吸引住了,其中所提及的临阵对敌时的攻与守转换和要点,实在是让他看完之后大为感慨和佩服,尤其是各种情况下的进攻与防守的选择,实在是讲解的颇为透彻和实际。按此玉简中的记载,不管是修士与修士之间的战斗,还是修士与妖兽之间的战斗,所考量的便是攻与守之间的转换,用你最强的进攻击破敌人最弱的防御,抑或者是用最强的防守来挡住敌人较弱的进攻,在攻守转换之间,找寻到敌人的破绽,从而通过最终的攻击达成最后的胜利。至于如何确定已方是攻击亦或是防守,是抢攻还是防守反击,便是需要试应手和仔细的观察,需要学会判断和分析,在最短的时间里面做出最为稳妥的应对。
而在最后,便是记载了一种绪力于体内,将术法隐而不攻的法术。显然在这样的一篇秘术的最后出现如此手段,自然是为了配合前文所说的那种后发制人,不攻为攻的情形,用以在不攻之后造成一击制敌的最佳效果。如此意境沈同自问暂时是理解不了,不过那种隐法术于体内隐而不发的手段对他来说实在是颇为实用。就像卫康所说的那样,如果他的厚土盾法术可以隐于体内,也就会形成一种将近瞬间使用出来的效果,那么配合土遁术的使用,实在是最好不过了。最起码如此一来,在土遁术施展完毕钻出泥土之后,便是不再担心遭到法术的突袭,可以随时做出应变。
当然了,这也是他攻击手段实在缺乏,否则的话,若是能将攻击法术隐于体内,在敌人攻击乏力,防护不周之时猛然间展开攻击,便是等于可以瞬发一次法术,那种犀利便实在不是一般人所能相比的了,由此便是可以看出此术之神妙。只是这秘术实在是神妙,但学习起来却也是让他大为头痛。固然他的神识十分的凝实,体内的灵力更是浑厚,但对于习惯了将法术施展于体外的沈同来说,要预先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