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张耳投降 (第2/3页)
穆桂英晋升边团长,叶童直接将大军丢给她指挥。叶童自己当个随从人叫,一般不过顺,什么行军、驻营等事,全由穆桂英自己决定,只是告诉她不必要赶路。
雁门关到壶关的路不好走,还是经过文明学校的匈奴人重新修建过,还是难行。这次俘虏的匈奴人,叶童全部丢进文明学校,让其重新修建路,一定要一次到位。
几天后,大军到达壶关,吕泽、陈非。百里欣三人到城门迎接。到中军大帐,陈非简单介绍了一下情况。
从介绍中叶童感觉出来,陈非、吕泽二人是战意飚升,早想出兵拿下常山郡。要不是百里欣阻挡,说不定真被二人拿下。
那样的话,对全局有一定影响,关键是吕泽、陈非二人出兵,常山王张耳肯定不会开城门主动投降。
叶童一直不想把中原打成废墟,想通过对匈奴人的几次大战,震慑一下天下诸侯,让其主动开城门投降。
主动开城门投降,不需要攻城池,城中百姓不会受到牵涉,诸侯手下士兵不会有伤亡。毕竟,每死一人,皆是炎黄子孙,叶童不想天下平定后,炎黄民族实力下降太多。
叶童的主要对手是草原上的匈奴铁骑,虽几次战役歼灭了近百万匈奴人,问题是草原太广、太大,冒顿管辖范围很大,拥有铁骑数百万。
要知道,这个时期是匈奴人最强盛的阶段。在冒顿那名枭雄的威胁下,草原上没有那个部落敢反抗,得乖乖听冒顿调遣。
草原匈奴人开始衰败是冒顿死后才开始,到武帝时期,中原出现二名很能打的将军,一个是卫青、一个是霍去病,加上皇帝好战,才把匈奴人狠狠胖揍一顿,俘虏一部分匈奴,另一部分被赶到西方。
武帝对匈奴作战,战争是取得胜利,问题是国家被打得一穷二白,中原实力损失较大、实力下降。
“穆桂英,听令!对常山王作战,你是总指挥官,一切事宜由你安排,本将军只是随军,不会干涉。到了常山城时,本将军会出面与张耳交谈一次,谈得好罢了,谈不好给本将军狠狠打。”
“遵命!”
作战方案早制定好,叶童不会再插手作战事宜,有穆桂英这个能打的女暴龙在,何别什么事都要自己干,那多累啊!
按照作战计划,对常山王张耳的作战方案不必偷袭、埋伏之类的计策,直接大张旗鼓、光明正大、堂堂正正的向常山郡出兵。
一路上所有城镇没有任何抵抗,看到秦军杀到,第一时间开城门投降。因为地方官员知道,叶童不会为难他们,叶童是死神,听起来挺吓人,但那是对待匈奴人,对炎黄人,非常的好。
每到一处,随军文职官员会接管地方政府,组建乡、村二级政府,这些事都已经是常规,不论是秦军士兵、随军文官都非常熟练。
秦军一路慢腾腾,到一个地方就安置、接管。特别是对百姓,叶童下令给予救济粮。
叶童对百姓好,是天下人皆知道的事,百姓听闻叶童率大军来,不但不惧怕,反而是沿途欢迎。有的百姓烧好水给士兵,有百姓甚至拿出家中的粮食来送给秦军。
叶童不可能要百姓的粮食,秦军从来一缺乏粮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