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百姓增收 (第2/3页)
利、技术转变为实际产业。这些产业必须要有人来投资兴建,定军山不可能什么产业都发展。
定军山只发展高科技产业,低技术含量的产业全都向秦帝国所有人开放,实行授权使用。
为了打击商人垄断销售、提高销售价格,叶童没有让内阁出台相关政策,而是采取市场竞争方式进行。
为了打压物价,定军山在秦帝国主要城镇兴建一系列连锁超市,超低的价格,令那些借抬高物价获取暴利的商人一下子亏得血本无归,从而让产品价格快速下降。
定军山的超市规定了严格的营业时间,从早上10点到下午6点是营业时间,其余时间不营业。
那是为了照顾小商家、小商人能够生存。若是超市营业时间持续到晚上,那临街铺面的小商人只有倒闭、破产一条路。为此,叶童建议内阁出台政策,大型商铺必须要有营业时间限制。
同时,规定在方圆多少范围内才能兴建一家大型商铺,不是说想在那里兴建就行,得管理部门批准。一切政策皆为当地的小商人利益考虑,政策出台必须符合百姓利益。
乡、村二级的发展进入超高速期,在村长、乡长的带领下,各种各样的合作社、股份公司大量涌现,产品五花八门,什么都有。百姓不再只卖初级产品,而经过加工的精细产品。
农业机械快速普及,内阁在叶童的建议下,在各县、乡组建了无数的农业服务公司、畜牧业服务公司。这二类服务公司不以赚钱为目的,以服务为主,解决百姓生产中的遇到的问题。
服务公司内拥有大量的技术人员,只要百姓需要什么样的服务基本能满足。如百姓遇到病虫害,只要到服务公司联系一下,服务公司马上安排人手前去察看,并帮百姓及时打药治理。
百姓种植面积太多,不法及收割,服务公司马上出动收割机帮百姓收获。服务公司收费非常的低,只需要维持人员薪水、机械折旧,属于政府对农业、畜牧业生产方面的补贴性公司。
说直白点,百姓拥有土地,不需要动手,只需要支付低微的费用,服务公司能从种植、维护、收割各个环节的工作全包。
这样一来就释放出大量的劳动力。大量的劳动力在乡长、村长的组织下,兴建各式各样的股份公司,或到帝国新接管的地区承租土地,再开展种植、养殖等。
百姓单干的利润下降,只有进入合作社或股份公司,才能获得更高的回报。百姓想把土地对外租,问题是帝国不缺乏土地,没人愿意租,又不能荒废,只要荒废一年就会被政府强行收回,还要追究责任。
在这种情况,百姓都愿意加入合作社、股份农业公司,进行集约式经营、提高效益,增加收入。
有了村长、乡长的带头作用,在农业、畜牧业生产上,那些大家族根本干不过百姓的联合体。
帝国针对大家族拥有太多土地资源,在各方面采取打压的方式,如农业、畜牧业服务公司,那些大家族要求服务时,价格是百姓的二倍、三倍,那样的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