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一章、子福他们的来信 (第2/3页)
至于慧山书院,子福的意思是过几年再开,等子禄和子笀多一些生活阅历和人生经验,也有些名气,再开书院也不迟。
最后的意思,就是等明年出了孝期,让曾瑞祥和沈氏还有子晴一家赶紧进京,这两个小厮就留下来,等着开春了,护送曾瑞祥和沈氏进京。
沈氏听曾瑞祥念完了信,问道:“这禄儿和笀儿在京城也不回家过年来?”
“娘,孩子太小,住不了几天,估计是想省出些时间来,好好苦读吧。横竖没几个月,你们也就能进京见到他们了。”子晴说道。
“你们,难道你一家不走吗?”曾瑞祥问道。
这个问题,子晴一时还真不好回答,便含含糊糊地说道:“这个,到时再说。如今康平的重心在粤城,我们还没想好,下一步怎么走。”
“那可不成,你一家子留在这,我可是不放心。要走一起走。”沈氏说道。
子晴听了没说话,倒是问起曾瑞祥,这慧山,现在做何打算。
曾瑞祥想了想,说道:“从你庄里抽出一家人,负责慧山的花草果树,收入倒还是其次,最主要的,要把这些侍弄好。”
“干脆,以后,这慧山的花草树木都交给他,让他包了去,一年给你们多少银两,剩下的都归他自己,他岂能不尽心?”子晴提议道。
曾瑞祥听了满口赞成,几人又商议了年夜饭究竟在哪边吃的问题,最后,还是定了各吃各的,子晴不能回娘家,曾瑞祥还是重孝,也不能在女儿家,所以,只能各过各的。
商议好了这些,子晴便回了家。
次日,子晴正在内院的书房拢帐,林康平不在家。橙园和康庄的帐,每月子晴都要过目一下,尤其是年底的时候,杂事相当的多。因为子晴不仅要核计一年的收入,还要预备给下人的红包。
曾瑞祥特地来内院找子晴,子晴有几分意外,不过也猜到了曾瑞祥是为进京的事情来找子晴的。
果然,曾瑞祥端着茶杯,摩挲这杯盖,子晴见了问道:“爹是来问我为何不想进京的吧?”
曾瑞祥抬头看着子晴,笑道:“不亏是我女儿,爹还没开口,就知道爹要说什么了。爹的意思是,你不用总想着当年的事情,毕竟,谁能把一个一面之缘的女人放心里十年?还有,这十年,你跟以前也不一样了,再见面,人家还不定认不认得你呢?”
子晴想了想,说道:“其实,当年的那件事情,应该是过去了。谁会要一个五个孩子的母亲,除非他疯了不成?一个女人,有了孩子,心里也装不下别的了。这个爹你放心。只是,粤城的事情,因为那个陈知府,现在的变数还蛮大,估计康平一时也不一定能走开。要我说,实在不行,爹,你们先走一步也是一样的,我这边,说要放下,事情还真不少,都得等他回来做主呢。”
曾瑞祥听了,说道:“我觉得,林康平也该带着书睿几个回乡祭祖,这么多年了,还没拜祭过呢吧?只怕林家也该有意见了。”
这个问题,子晴倒是没想过,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