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玄幻阁手机版

wap.xuanyge.org

关灯
护眼
字体:
正文 第369章 皇后之十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69章 皇后之十二 (第2/3页)

很是欢喜,笑道,“我看着思安长大,要是她嫁到别人家,我必得多令人打听一二,既是与皇姐做媳妇,那是再好不过的。”

    长泰长公主笑,“我早相中了思安,只是她先时年纪小,这事断不好提的。今她出了孝,我要不早提,怕被人抢走。我平生没个闺女,娘娘也只管放心,我也只拿她当个闺女待的。”

    两人对此桩联姻都很满意。

    而谢皇后三位兄弟谢芝谢兰谢玉的起复也非常顺利,此次起复,谢芝直接转到工部为主事,谢兰谢玉则谋了放外。另外,谢柏三子也出了孝期,谢持三兄弟年纪尚轻,眼下急的倒不是差使,而是亲事。

    宜安公主为长子谢持定下了唐氏女,此唐氏女,并非未过门的四皇子妃的唐氏女,而是三公主寿阳长公主婆家禁卫大唐家唐羽唐大将军家的姑娘。这事亲还是谢莫如做的媒人,两家都很愿意。

    基本上,皇后做媒,只要门当户对,都要给皇后这个面子的。

    既是皇后做媒,且他们两家都愿意,最后昭明帝干脆赐婚,也显得体面。

    谢皇后之所以会介绍这桩亲事,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唐大将军要致仕了。唐大将军是先帝心腹之臣,不然也不能在禁卫军任大将军一职。

    如今,唐大将军将七十的人了,也委实到了致仕的年纪。

    这位大将军与昭明帝的关系一般,事实上,唐大将军与先帝诸子皆不亲近,想来,这也是属于禁卫大将军的职业操守了。唐大将军致仕,谢莫如看他家女孩子也很不错,便介绍给了宜安公主。

    唐大将军致仕后,长泰长公主驸马,永安侯李宣升任禁卫大将军一职。

    丈夫的升职也令长泰长公主大为警醒,忠勇伯亦在禁卫任职,原本职司与丈夫相仿,今忠勇伯得尚公主,却失了禁卫大将军一职。自家未得尚主,丈夫升任大将军。以至于长泰长公主不得不感慨一声:帝后二人委实手段莫测。

    端宁公主的确深得宠爱,她又是陛下唯一的女儿,但,端宁公主与二皇子乃同胞兄妹,这也是事实。

    由禁卫大将军一事亦可知,陛下是不委任任何一位与皇子有所关联的人为大将军的。

    不过,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忠勇伯得尚端宁公主,李宣得以升任禁卫大将军,二人各有所得,亦各有所失吧。毕竟,李宣倘要长时间任禁卫大将军一职,那么,他整个人的政治立场必需是清楚的与诸皇子保持一定的距离。

    禁卫大将军,所效忠的,唯陛下一人而已。

    李宣升任禁卫大将军后,谢皇后千秋即到。

    昭明皇帝为皇后大办千秋,宫时宴饮三日方罢。谢皇后更是收礼收到手抽筋,也不知是不是谢皇后生辰有问题还是怎么的,谢皇后寿辰刚过,就传来南安战报。

    昭明帝立刻召来内阁商议,连带给亲爹守孝的已致仕让爵的老南安侯也被自皇陵召回帝都。老南安侯委实不老,条理依旧清晰,他道,“再等等看,安国夫人过逝后,我已料到必要有此一乱,平远侯那里也有所准备的。”

    昭明帝都感慨,与谢皇后道,“怪道都说国赖老臣呢。”老南安侯就是个很可靠的人。

    “更难得的是,南安侯稳得住,不会略有些动静便撺掇着朝廷出兵出马去南安州打仗。”谢皇后道,“平远侯并非无能之辈,他到南安州时日尚短,若能平息此次战事,平远侯也就能在南安州立威了。”

    昭明帝也是打过仗的人,深以为然,道,“不知安国夫人之后,还能不能再有这么一件深明大义的土族首领。”

    谢皇后道,“这事原也急不得,只得一代一代的教化了。”

    昭明帝点点头,让老南安侯暂且住在城中侯府,先别去皇陵了,昭明帝觉着南安战事上需要咨询老南安侯的地方颇多。老南安侯也应了。

    昭明帝又一次郁闷,不该致仕的早早致仕。

    转眼便是重阳节,纵有南安这么场不大不小的战事,也没有对谢皇后的心情有任何影响,谢皇后偏爱食蟹,今年重阳宫中便设的是赏菊食蟹宴。

    诸公主郡主有头有脸的诰命们都出席了,大家看看菊花,吃吃螃蟹,高高兴兴的就是一天。

    至于南安战事,有什么可担心,倘真这般要紧,谢皇后还能有赏菊吃蟹的心么。

    权贵们素来擅长自上位者的行为举止中揣度上位都的心情啥的。

    谢皇后也劝昭明帝不要太过紧张,昭明帝道,“还不如以前有什么战事亲自上场,反是不担心。这么离着老远,反是担心。”

    谢皇后笑道,“都这样,慢慢儿就好了。”

    “我看你就不担心。”

    “我那是装的。人人都知道我爱吃螃蟹,别的年头只要无事,都要办螃蟹宴的,今年又是出孝后头一年,倘不办此宴,诸人定会多猜疑。”谢莫如道,“眼下南安的事算是发出来了,陛下也知道,权力交接素来如此。平远侯想镇服南安土族与南越国上下,必得有此一战。我担心的反是北凉,陛下别忘了,王太子可还在咱们帝都住着呢。待那位英武大亲王腾出手来,怕是要向我朝交涉的。”

    昭明帝点点头,这些情势,他也是思量过的。

    他既敢收留王太子,自然不惧北凉发难。

    夫妻二人说一说边关战事,谢莫如道,“和顺长公主出嫁也有一年了,不知在西蛮过得如何,陛下不若谴使臣过去看看公主。我这里也有些东西想带给公主。”

    这一二年,西蛮那里倒也颇为太平,昭明帝道,“这几年,西蛮倒不似以往。”

    “西蛮王年纪不轻了。”谢莫如道,“这几年西宁关虽则太平,可想一想和顺长公主,当初嫁也嫁了,希望她能站住脚才好。西蛮风俗,一旦老王过逝,新王会继承老王所有的妻妾。”

    昭明帝也知西蛮此风俗,还是忍不住道,“怪道都说他们是蛮人,简直无一伦理认知。”

    “这些还是小节,眼下已嫁了和顺长公主,她能在西蛮站住脚,以后起码不用再有和亲公主了。派使臣去一趟,西蛮现下到底什么样儿,咱们心里也有数。西蛮得知我朝看重公主,对公主自然要礼遇一些的。”

    昭明帝想了想,笑道,“倒有个极好的使臣人选?”

    “谁?不会是二叔吧,他可还有孝期在身。”

    “不是,谢驸马也是五十的人了,西蛮路远,我也不放心他去。”昭明帝笑,“赵时雨。先时大哥就藩前与我好一通叮嘱,时雨这个,时雨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