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六四节 再起波澜 (第3/3页)
下之心。是以赶来朝拜。当然还有一点颇为重要的原因是。东都眼下政通人和。经商天下。四海各国或求依附。或求利益。均赶过年之时前来朝拜。打
。
八十九国中。就算西突厥都有使臣前来。可东突厥却一个使臣未到。想必就算有使臣。只会前往关中。这些都是萧布衣意料之中的事情。可奇怪的是。可敦那面竟然也不派使者前来。
萧布衣暗自皱眉。思虞世南前往突厥。寻求可敦的支持。本来一直都是不差。这几日突然没有了消息。可敦也不派使臣前来。难道是有什么变故?
把担忧压下来。萧布衣尽量保持从容。耐着性子继续听群臣禀奏。韦津念完名单后。问道:启禀西梁王。不知道这些使臣前来。应该如何招待?”
萧布衣道:“依循旧例。不求奢侈。但要隆重。”这规矩很是古怪。但韦津已习以为常。布衣的意思就是。花小钱办大事。
韦津问。“各国使均想请见西梁王。不知西梁王可否在新年抽空见见这些使臣?”
萧布衣点道:“你来安排就好。”
韦津退下。徐世绩上前。徐世绩一直镇东都。总揽兵权。眼下任左右卫府的大将军。兼兵部侍郎。兵尚书是为李靖。如今仍在江南和沈法-持。看似并无进展。兵部的职责。就由徐世绩担当。
“启禀西梁王。如今年关将至轮换制中。河北的八万兵马已到期限。但仍和唐军在僵持。请问是否调回换兵?”
萧布衣沉吟未决。为这时候。的确有很多顾忌。
吏部尚书萧道:“年关将至。这时调兵。只怕东都精兵不愿。上场杀敌。难免不能尽心。”
群臣都是点头。军作战。军心至关重要。这些人恰逢新年出兵。难免有所埋怨。
萧布衣正在沉吟徐世绩已大声道:“年关将至。兵期限已至。若不召回只怕军思归。更出错事。”
群臣都望着萧布衣不知道如何解决这个难题。
萧布衣想了半晌。换兵制度已成。不能轻易更改。徐将军说的很合规矩不过萧尚书所言也有几分理。这样吧新年一月前。王亲领兵前往河北。与河北兵将共度新年。”
群臣心中感动。一齐跪倒道:“西梁王心忧天下与征战兵将共甘苦。天下幸事。”
萧布衣脸露微笑。“本王只想天下早定。辛苦些也是正常。诸位大人请起。”他望向徐世绩。见徐世绩钦佩的望着自己。二人相视而笑。默契在心。韦津却暗自叫苦。心道西梁王又要年前亲征。甚至和兵将过年这见外国臣的事情。只能押后了。
等群臣启奏完毕。萧布衣退朝。和徐世绩出宫回转府邸。不等坐下。卢老三已匆匆忙忙赶到身后一人却是蝙蝠。
萧布衣心中一震。原来刘武周兵败尉迟恭赶赴太原相会刘武周。尉迟恭毕竟有始有终。刘武周一直没用突厥之兵。他也信守诺言。跟随着刘武周。要知道刘武周意的时候。尉迟恭不能走。眼下刘武周落魄之际。尉迟恭更是不会走。萧布衣道尉迟恭的心。不忍他为难。虽知他是名将。甚没有再派人劝尉迟恭。只让蝙蝠带两个高手蓝澜殷宇山暗中留意。看能否帮助尉迟恭。
尉迟恭不忘刘武周的知遇之恩。萧布衣也不忘当年的授艺之德。更何况要没有尉迟恭。说不定当年他就死在李志雄之手。还谈何以后的威震天下的西梁王?
刘武周当初被李世民穷追猛打。败走太原。一路北逃。终于入了突厥寻求庇护。尉迟恭随刘武周入了厥。蝙蝠也跟随去。今日突见蝙蝠回转。萧布衣心中有了不安之意。
“蝙蝠。那面的事情如何了?”
“启禀西梁王。情况不妙。”蝙道。
萧布衣心头一颤。“迟恭有了意外?”
“不是。是尚书况不好。”蝙蝠急道:“本来尚书和可敦谈的不错。为稳固势力。甚至一直留突厥。
但可敦这女人心思难测。处罗可汗因为以前避难年。身子不好。近日更是有恶化的迹象。可敦觉的不好。竟然暗中和利勾结。”
萧布衣怒拍桌案。“你说什么?”见蝙蝠惶恐。萧布衣知道语气过重。沉声道:“这老女人又和利勾搭在一起?”
蝙蝠点头道:“不的确有这个苗头。尚书知道不妙。让我快马回转通禀情况。却竭尽全力的要劝可敦改变主意。他说身负重托。绝不能辜负西梁王的厚望。当求鞠躬尽而后已。”
萧布衣叹道:“虞世南这个人。怎么能轻易说死?”他也不知道如何评价世南的举动。但知道他还是为了自己。心中感动。
蝙蝠简单几句话。布衣已知道情形不对。
对东突厥。萧布衣一直都是谨慎小心的应对。伊始是借助突厥的马匹。这才虚与委蛇。不过他现在已渡过困难期。马匹不再依赖草原。现在是要提防突厥的骑兵。以前可敦因大隋的缘故。一制约突厥人。但可敦制约不住。转而和他们沆瀣一气。难道说。草原再没有对抗突厥人的力量?
心思飞转。萧布衣道:“谁在保护虞尚书。只有蓝澜和殷宇山吗?”
蝙:“还有尉迟恭。”
“他怎么会保护虞世南?”萧布衣很是诧异。
“尉迟恭和刘武周到了草原。暂时投奔了可敦。不过尉迟恭探的可敦要和利联手的事情。这才让我赶回来通禀。商议对策。他留在那里照顾虞世南。”蝙蝠解释道。
萧布衣心下感激。要开口。有兵士急冲冲进来。“启禀西梁王。草原急文。”萧布衣心头一沉。接过了眼。脸色微变。一掌击在桌案上。恨恨道:“可敦。未免太过嚣张。”
世绩接过纸条看了眼。也是脸色微。条上写的简单明了。可敦扣押虞世南等东都使臣为礼。向利求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