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紫微卷 Sect. 275. 在水彼方 1
Sect. 275. 在水彼方 1 (第3/3页)
此除了开会碰头,具体执行时往往还得遣人持文牍往来,平白增加了沟通的时间成本。
一长排的桌案前,五六个书吏正奋笔往一张张大纸上抄录已经过皇帝批准的安民告示。李榖从桌案前巡视而过。
营帐的另一角,范质、王溥等人正在拆读从京中枢密院转来的一堆奏表。皇帝现在以战事为重,政务大多委托给了他们。他们需要检视枢密院对每个奏表的处置意见,如果有注明急呈皇帝的,要立刻照办;如果事情不大,有常规可循,他们中书门下与枢密院的意见又没有大冲突,那么就可以在禀告皇帝的同时直接办理;只有那些比较特殊、他们都拿不准的,才需要单独向皇帝请旨。
书吏们将抄好的告示拿给李榖看。李榖展读罢,见他们还欲再抄,就说道:“罢了罢了,不必抄了。这城外的老百姓都躲到山里去了,告示贴到哪里他们才看得见?何况,以我看,偶尔有几个留下来的,也未必认得字!”书吏唯唯道:“那怎么办?”
李榖左右顾盼着差遣:“你,你,还有你,分别叫上几个兵士护卫着,敲着锣往那荒僻能藏人的地方去。分开几路方向,一路走,一路就把告示上的意思,大声喊给百姓们听。明白了么?”
“卑职明白。就是让他们别害怕,王师不会伤害他们,让他们出来继续耕种过日子呗?”“对。告诉他们,大周皇帝是吊民伐罪来了,是解救他们的苦楚来了。在大周皇帝治下的日子,肯定比在李家治下的日子好过多了。”“是,卑职们这就去!”
书吏们出了帐,范质招呼李榖:“李司徒,今岁科考取士的初步名单出来了,正在抄录,请移步过来看看。”李榖比范质年长不少,资历也老,虽说目前按官序而言范质是首相,李榖是亚相,王溥是末相,但范质在李榖面前却一直保持恭敬。尤其李榖刚刚被皇帝夺了军事指挥权,心里必定别扭,范质更得避免刺激他。
目下大周的中枢文官配置面,达到了一种相对和谐和良性的状态。在先帝和今上的持续努力下,经过反复的尝试和调整,曾经深深困扰朝堂功能运作效率的党争减少了,人员之间的摩擦降低了。今上将性情与自己最为相似的王朴竖为靶子,吸收并转化群臣中的反对意见,作为自己与群臣之间的桥梁和缓冲,而以李榖、范质、魏仁浦、王溥等作为传统体制的基石,以便国朝制度能在旧框架中稳妥地实现新突破、新变革。
范质是个圆融老到的人,守规矩,重名节,又不乏耿介与智慧,能够深深体会皇帝的心思。先帝在时,常称赞他有宰相之器。今上以魏仁浦接替郑仁诲的枢密使之位后,有人曾替范质不平,以为魏仁浦资历不如他,而且也没有什么军功,凭什么爬那么高。如果今上要将枢密使之位署以文职,那还不如提拔范质。范质本人却体会出了今上的深意:今上显然意欲纠正过去枢密使位极人臣、一官独大的局面,要并尊两府,在中书门下与枢密院之间搞平衡,就像在侍卫亲军和殿前军之间搞平衡一样。于是他反而泰然地接受了今上的安排,由衷欢迎魏仁浦的上位,并更加勤勉地尽职政事。
他对待后来者魏仁浦的态度尚且如此,对待李榖这样的顾命老臣,自然更要容让恭谨了。
-
-
-
-
-
-
-------------------------------------------------------
碎碎念:*^-^*求推荐,求票,求评论,求打赏,求收藏,求转发,求粉,各种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