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0章 李茂贞的算计 (第3/3页)
,便问道:“宗弼对这件事有什么看法?也说说看。”
“末将认为,此时不宜与楚王交恶。”
“哦?为何?”
“原因有四。一是,我军刚刚经历一场大战。士卒疲惫不堪,粮草也所剩无多。不宜马上进行大规模的战斗。二是忠义军不久前刚刚平定山南西道,正处于士气正盛,人心正齐之时。且他们经过了三四个月的休整,无论是人员、粮草还是军器,全都处于最佳的状态。基本无隙可乘。很难将其击败。三是,我军后方不稳。东川节度使顾彦晖这次是因为能够趁机收复绵州,所以才与我军联手。实际东川乃是我军一大后患。万一我军正与忠义军鏖战之时,顾彦晖在后方搞点什么事出来,那可就遭了。这最后一条,就是此战无利可图。若真侥幸取胜了,也不过是给李茂贞做了嫁衣。李茂贞是皇上钦命的山南西道节度使。咱们到时候总不能也来个抗旨不尊吧?”
王宗弼侃侃而谈,句句在理。然而王建听了,却并不觉得合心意。
王建跟张寻,那可是老相识了。两人同是忠武八都将之一。当年一起在杨复光手下与黄巢军作战。互相之间可谓非常的了解。王建深知张寻是足智多谋,善于用兵之人。但他自认为也并不比张寻差。但八都将里,杨复光唯独看重张寻,让王建心里一直憋着一口气。他曾暗暗发誓,一定要找机会证明自己。
朝廷决意讨伐陈敬瑄,终于让王建找到了证明自己的机会。他百折不挠,经过三年苦战,终于拿下西川,当上了节度使。可是回头一看,张寻竟然已经位列楚王了。这深深的刺激到了王建。因此,他急于想跟张寻面对面的掰一掰手腕。这也是他如此迅速的对龙剑用兵的根本动力之一。
王建沉着脸问:“这样说来,我儿是认为,咱们应该一口回绝李茂贞吗?”
王宗弼之所以受王建宠爱,也并非仅仅因为他长于谋略。而是他又极为擅长察言观色,是个圆滑之人。从王建的表情上,王宗弼已经看出一二了。他遂答道:“非也!李茂贞是友非敌,这一次我们应该趁机结连此人,日后或许可派大用。我们应该答应帮他。”
王宗弼这话,却让王建糊涂了。前面说不宜与忠义军开战,后面又说应该帮助李茂贞。不与张寻开战,又怎么帮助李茂贞呢?
王宗弼笑道:“我们可以兵临利州,声援李茂贞。这样既可以避免与忠义军之间发生大规模的冲突,使事态难以收场。又算帮了李茂贞的忙。至于他能不能成事,还得看他自己的。”
“好!”王建拍手道:“就按弼儿说的办!”
说起这个利州刺史,竟然也是王建的老相识。即是同为忠武八都将之一的庞从。想当年王建领着众人要去西川投效田令孜,庞从没有跟随,就留在了山南西道,做了一个自封的团练使。待到田氏垮台,杨守亮得镇山南。因庞从与杨守亮都曾是杨复光的亲信之人,两人交情深厚。故而杨守亮特意招揽庞从,任命其为利州刺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