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玄幻阁手机版

wap.xuanyge.org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卷涨潮 第15章 大唐的公验还好使吗?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5章 大唐的公验还好使吗? (第2/3页)

,周五里五十三步,高三丈二尺。城有南、西、北三座陆门,南门为正门,有官道直通南阳县。东面是一座水门,门外就是鸭河。除了汛期走船,平时东门不开。整座城池自始建至今已近三百年,虽经多次修葺,也已是补丁摞着补丁,略呈破败之相。

    如今这城头上飘着黄巢大齐政权的旗帜,张寻不知他揣着大唐的公验能否进得了城,一路忐忑,来到城门前。守门的军士拦住去路,张寻将“过所”递过去。对方大概看了看,问因何事进城。答曰进城贩粮,军士又验了验牛车上的粮食,与过所上所载数量相当,就放行了。

    张寻没想到如此轻松就进了城,对唐代公务员办事效率十分佩服之余,也鄙视那些描写古代门房动则吃拿卡要的网文,简直就是抹黑我华夏礼仪之邦嘛!张寻不知道,大唐律明文规定,门卒无故吃拿卡要刁难行人,碍留行人一天,就要被打四十大板!唐朝还是很懂得保障行人权益的!

    进了县城,张寻发现城里熙熙攘攘,流民极多。仔细观察,还会发现很多青壮身上都带着新伤。他推测这些人有可能是溃散的唐军士兵。

    张寻想知道邓州前线的战况究竟怎样了,于是寻找张贴的邸报,这才知道,邓州城已经于十日前陷落。唐军坐镇邓州的主帅,大唐枢密使杨复光从邓州突围,率残军退守南阳县。南阳离向城只有一百多里路,战火会烧到这里吗?

    张寻判断不会。他记得,历史上杨复光兵败之后,是沿着“南阳——方城”一线撤退的,直接从向城县东方的“方城缺口”逃往了许州。跟向城县没产生交集,朱温的追兵也不会浪费精力跑到这里来。

    追兵虽然不会来,但流民势必越聚越多。人多米贵,这是市场规律,这对正打算卖米的张寻来说,实在是一个利好消息。

    果然,经过打听,发现此时向城县粮价已经涨到接近5两一石。张寻找好客舍住下,让贺齐、褚良、靳洪等人出去找米行,问价格,经过对比,发现一家名叫“徐记”的米行出价最高,40石粮出价两百贯钱。张寻当即赶往徐记米行,打算跟米行老板亲自谈谈。

    米行老板叫徐大昌,四十岁年纪,人很富态,典型的商人嘴脸。见大主顾登门,亲自迎出米行,将张寻引入后室。

    徐老板以为张寻会谈卖米的事,没想到这主顾竟然东拉西扯,聊到兵器买卖上。张寻问,为何在县城逛了几日,并没发现有铠甲出售。徐老板解惑,原来唐朝不允许民间铠甲买卖,百姓家中私藏一副甲胄就流放,超过三副就斩首。听得张寻不住摇头。

    徐老板看出张寻的意思,亮明话说:“虽然市面上没有出售,但祖上有做过府兵的,谁家里都会传下一两副铠甲。张公子如果诚心要,我可以代劳收购,只是价格方面……根据铠甲完好程度,估计要三到五贯钱一副。”

    张寻听得肉疼,这玩意这么贵?相当于一石米一副铠甲?张寻考虑了一会,咬咬牙说:“那就烦请徐老板为我收十副铠甲。”徐老板满口应承。张寻又说:“还要请徐老板帮忙收些弓弩。”

    徐老板说:“收长弓角弓都没问题,只是这弩,我也无能为力。”

    张寻弓弩连称,只是顺嘴说习惯了,本意并不是让徐老板又收弓又收弩。但在唐朝人听来,弓弩,指的就是弓和弩两件事了。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