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跟我走吧,少年 (第2/3页)
问题,就是如何把像铁板一样坚固的甲片,以最轻便的方式穿在人的身上。
最早的铠甲还真就是在胸前绑了一块“铁板”。商周时期出现了形制简单的“板甲”,就是在胸前穿一整片青铜或皮制甲片。板甲虽然坚固,但防护面积小,四肢得不到保护。
后来出现了“扎甲”。顾名思义,是将大量的甲片用线扎在一起,比板甲灵活,可以覆盖四肢、两肋等部位,防护能力比板甲大大提升。但缺点也明显,就是太重,达四五十斤,在“轻便”方面就不太及格。
后来从西域传来了“锁子甲”。将一个个直径远远小于箭头的小铁环,环环相扣形成一整件铁衣。整件铠甲就像一件衣服一样,防护完整且又贴身,总重量不超过30斤,在“轻便”上简直到了极致。但缺点就是,不够坚固。防御不了利刃的猛刺,在斧、锤、棍等钝器的击打面前,也起不到防护作用。
总结了前述铠甲的种种不足,在唐代,终于出现了一种“高科技”铠甲,就是“山文甲”。山文甲的发明者,设计出了一种独特的三菱型甲片,甲片之间像孔明锁一般巧妙的榫卯勾结,形成整件铠甲。山文甲既如锁子甲一般轻便,又有扎甲的坚固。而且独特的三菱形外立面,还会对弓矢、枪刺等攻击起到缓冲作用,比平面甲片有更强的防护能力。山文甲一出,大量的扎甲被淘汰,从唐宋一直流行到明代,直到火器出现才湮没于历史之中。
如今,山文甲究竟是什么样的菱形甲片,甲片之间又是如何勾连的,已经没人说得清楚。现代虽屡屡有人宣称自己复原了山文甲,但也只是形似而已,究竟历史上的山文甲是不是这个样子,谁也不知道。张寻没想到,他面前的燕三锤就会打造山文甲。
他对燕三锤毕恭毕敬,说:“燕师傅,我们总共需要打造四百副山文甲。”
燕三锤正在喝着茶水,听张寻说话,竟然一口水喷了出来。
“多少副?”
“四百副。”张寻有些莫名其妙。看来这燕师傅也没见过什么大世面,才400副就惊得不行。
“团练使莫要说笑,即便您有足够的银子,老朽也没命打造这么多的山文甲。”
“燕师傅为何如此说?打造此甲很费时吗?一个月能打几副?”
“团练使大人应该问,打一副需要几个月。”燕三锤笑笑,心说今儿算碰见外行了。
“什么?”张寻真是惊了,没想到一副山文甲竟然如此费时。“那一副山文甲的造价是?”燕三锤伸出两根手指。
“二十两银子?”
“是两百两!”
原来山文甲制作繁复,先要将生铁制成甲片,之后粗磨、穿孔、错穴、错稜、精磨才算把甲片加工完毕,之后还要一片片勾连成甲,一副铠甲大概要1360多片甲片。最后里面还要挂衬里,防止磨损皮肤。整套工序下来,一个熟练的制甲师傅,要工作200天才能打造一副铠甲!
燕三锤这一伙匠人总共才6个人,加班加点,一个月才能生产一副山文甲。张寻张嘴就要四百副,也就是说燕三锤要不眠不休工作400个月,33年才能完工!50多岁的燕师傅说自己没命完工,也不是玩笑话。
张寻听完燕三锤的话,一筹莫展。燕三锤见雇主沉默不语,上前劝解道:“团练使也未必都打造山文甲。此甲造价不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