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孤军取邓州 (第3/3页)
当朱温丢了邓州,回到关中时,大齐皇帝黄巢竟然亲自到霸上迎接朱温,为其接风洗尘。并且不久就任命朱温为同州防御使,派他去攻同州。这时朱温手下有多少人?还是三千。
也就是说,杨复光和朱温在邓州打了一仗之后,俩人手底下的兵,谁都没少。那么这仗究竟是怎么打的?结果不言而喻。
说白了,收复邓州,不过是举手之劳。就是算定了这一点,张寻才敢擅自改变杨复光的布置。这个“便宜功劳”,他一定要捡到。
为了抢在杨复光前头,张寻没在向城多做停留,稍稍整顿了一下兵马,就昼夜兼程,直奔邓州而去。
在邓州南十余里处有一座小山。虽然不高,但站在山顶上,可以遥望邓州城。此山有个大气的名字,叫做麒麟山,山顶有一座规模不大的道观,名曰玄真观。
此时道观中,一个道士模样的人,放飞了一只信鸽。
“白爷,跟猴子接上了。”一个干瘦的少年对道士说。
“好,你跟老卢一起进城。如非必要,就别出城了,多带上几只信鸽。”道士说。
“放心吧白爷。”少年有门不走,腾地一下跃上高墙。
“注意安全……”没等道士说完,少年已经在墙头上消失。
这个道士,其实是踏白都副都头白有庆。他刚刚将忽地六从邓州带回来的讯息用信鸽传递出去。大约一个时辰后,远在向城的张寻接到了一张字条,上面只有五个字:三千人东出。
一见字条,张寻大惊失色!
失算了!朱温竟然没有西撤,反而率军东出了?
邓州东面,正是南阳杨复光攻击的方向。朱温三千人马东出,不可能有别的意图,只能是去迎战杨复光了。这……难道自己完全猜错了?张寻变得不那么自信了。
张寻从来不打无准备之仗。赵东阳甚至半开玩笑似的说,张寻有信息依赖症。这话基本没说错,如果不能搞清楚敌方的基本信息,张寻甚至根本不敢用兵。不过幸好他手下有施惊墨,还有一支神出鬼没的踏白都。
白有庆和他的侦查分队,已经先于大部队一步,在邓州附近开始了侦查活动。不久前白有庆送回的一份情报,纠正了张寻的一个判断:朱温军的规模,早已不是三个月前的三千人,目前应该在六千到八千人之间。三个月里,朱温军的规模翻了一番。对此张寻十分懊恼,他早该想到的,朱温在邓州经营了三个月,不可能不扩充军队。忽略了这一条,直接导致了他对接下来战局发展的判断出现了失误。
刚刚收到的第二份情报,更让张寻无措。看来不得不推翻之前关于“邓州收复战”的判断了。这一仗还是打了,两份情报综合起来看,很显然,朱温这次派出的三千人,应该是有去无回了。朱温是输了这一阵,折损了三千人之后,才跑的。
实际上,张寻犯了一个更加严重的错误。从他穿越到晚唐的那一刻开始,他就不应该再以自己那个位面的历史来对照这个位面的现实了。历史上,朱温以不足六千人,面对杨复光八千忠武军,自然有足够理由不战而退。但在张寻这个位面,朱温并没有收到关于张寻这一路忠武军的情报。也就是说,此时此刻,朱温还以为来打他的,只有杨复光那五千人。面对比自己人数还要少的来犯之敌,朱温没有理由不战而退。
历史,已经慢慢朝着张寻难以预料的方向发展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