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杨复光的黑历史 (第2/3页)
,就哭了?
“唉!我又怎么忍心让西门老阿父出山?实在是迫不得已呀!这满朝宦官,尽是田令孜的党羽,如果叫他们做了监军,岂能与王相公和谐相处?到时候监军与主帅不和,互相争功,岂不误了朝廷的大事?!”
张寻知道,郑畋的担心是有道理的。历史上多少主帅与监军不合,导致战役失败的例子。远的不说,唐肃宗乾元元年的邺城之战,监军鱼朝恩不听大帅李光弼的建议,就导致唐军大败。北宋时的主帅潘美不能节制监军王侁,王侁擅自领兵离开谷口,导致老令公杨业被擒不食三日而死。明朝时的土木堡之变,也是由于大宦官王振瞎指挥,想让大军到自己的家乡抖抖威风,才延误了军情,致使明英宗被俘……这些前、后车之鉴,不能不让人提防。
然而,张寻自认为杨复光不是那种完全不懂军事的监军。
“朝中宦官虽然都是田氏党羽,但这朝野之外,不是还有合适的人选吗?”
郑畋一听就明白了:“你是说杨复光?直说吧,是不是他想做这诸道行营都监?”
已经被郑畋猜到了来意,张寻也就不用再兜圈子了:“郑相公,为国家计,您难道不认为杨复光比西门思恭更适合吗?”
“我不这么认为。”郑畋斩钉截铁的说:“我不知道你什么时候跟的杨复光,有几桩旧事,想是你还不知。”
郑畋喝了一口茶水,接着说道:“乾符四年,杨复光就是招讨都监。当时的招讨使是神策大将军宋威。结果二人不合,杨复光向皇上奏了一本,朝廷就解除了宋威的兵权。导致王仙芝降而复叛……”
这件事张寻恰好听说过,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杨复光“诱降王仙芝事件”。
当时起义军领袖还不是黄巢,而是他的上司王仙芝。王因疲于作战,面对唐军的招安,动了投降的心思,就派手下大将尚君长跟杨复光联系。没想到尚君长半路被招讨使宋威截获。尚君长是尚让的大哥,在义军中也是排名靠前的首领。宋威为了邀功,竟然谎报朝廷说自己在战斗中俘虏了尚君长,并将其斩杀。王仙芝得到消息,一怒之下就再也没想过要投降。
杨复光眼看诱降就要成功,却被宋威将计划全盘打乱,怎能不恨宋威?
张寻打断了郑畋的话:“这件事我知道,但杨复光弹劾宋威,我认为是对的。宋威杀尚君长冒功,导致本来就要平息的王仙芝之乱愈演愈烈,这样无耻的人,怎么能做招讨使?杨复光身为监军,正有弹劾之责。”
郑畋见张寻对这件事门清,又道:“这件事暂且不论。之后杨复光还做监军,朝廷又换了一个人跟他搭档,就是荆南节度使宋浩。结果只因宋浩对杨不敬,他就勾结宋的副官段彦谟,暗地里派人将宋浩袭杀,这件事情,难道杨复光也是对的?”
张寻不言语了,这件事的来龙去脉他不清楚,但是目前大家都认为宋浩的死跟杨复光有关。都说没有杨的背后支持,区区一个别将段彦谟绝不敢擅自袭杀主帅。事后杨复光推荐段彦谟为朗州刺史,企图把他调离事发地,似乎也印证了这种传闻。
张寻知道,杨复光也是个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人。但是这并不妨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