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收复兴平 (第3/3页)
作为长安的西大门,咸阳如果失守,长安就危急了。王璠不敢怠慢,立即将敌情飞报黄巢。
长安,大明宫。
黄巢接到消息时,正在大明宫太液池边锄草。大齐宣武皇帝并没有放下手中的锄头,只说了一声:“念!”
枢密使费传古咽了一口唾沫,念道:“京兆尹王璠奏报,兴平已于十一日夜失守,五万唐军在阉逆杨复光的带领下围攻咸阳,似意欲东渡,进逼长安。请圣上……”
“别念了!”
黄巢丢下手中的锄头,扑了扑沾在龙袍上的土,直起了腰。他望着四周滚滚的麦浪,不禁长叹了一声:“大好麦田,岂容他人践踏?去把尚让和赵璋叫来!”
太液芙蓉未央柳。太液池,是大唐的皇家园林,曾经唐玄宗和杨贵妃的赏月之地。此时,这里竟然阡陌交通,麦香四溢,一派田园景象。好端端一座皇家园林,竟被黄巢改建成了菜园子。
不是黄巢焚琴煮鹤,实在是长安粮食缺得紧。为了解决粮食问题,黄巢充分发挥了无产阶级的主观能动性,城外没有地,就尽量挖掘长安城内的潜力。半年时间二十万大军几乎没干别的事,长安的大街小巷,王府花园,凡是露土的地方,都种上了麦子。营养还是得均衡,老吃人肉也腻呀!
黄巢长叹那一声,不是忧虑唐军攻咸阳,而是烦恼他的计划竟被唐军打乱了。
如今冬麦终于成熟,马上就能收获大量粮食。他本已拟定了一个主动进攻的计划,没想到竟让唐军抢先出了手。这让从来喜欢走先手的黄巢感觉很不爽。
不多时,太液池边来了两个身着紫袍的中年人。此二人,一个祖上曾经阔过,是个落魄贵族。一个世代耕读,是个落榜书生。一个自诩是张良子房,算无遗策。一个以江东周郎自比,书生拜将。他们就是“大齐四相”中最出名的两位,赵璋和尚让。
黄巢非常器重这两个人,倚为臂膀。一遇到什么大事,总爱与他们商量。
黄巢此时正背对着他们,坐在田埂上嚼麦子,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赵璋只是侍立一旁,没有打搅黄巢。尚让却走上前去,轻唤道:“陛下。”
黄巢回过头,见到二人,指着身边的田埂说:“坐下说话。”
尚让撩起官袍,挨着黄巢坐了。赵璋则仍在一旁站着。
黄巢问道:“尚让啊,想好怎么打鄜州了吗?”
“回禀陛下,已经想好了。”
“你白想了。不用打鄜州了。唐军攻咸阳了。”
尚让听了心里一惊:“多少人?”
“五万。”
“这么少?”
黄巢笑笑:“就这么少。”
尚让陷入沉思,不再说话。赵璋却道:“应该让前方再探。唐军绝对不会只有这么点人。”
黄巢点了点头,道:“这次让他来多少,死多少。特别是那个阉贼杨复光,一定不能让他跑喽!”杨复光的檄文将他骂的那么惨,他早已恨此人入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