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玄幻阁手机版

wap.xuanyge.org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卷涨潮 第172章 决战五陵原 二 瞒天过海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72章 决战五陵原 二 瞒天过海 (第2/3页)

连营从西到东,形成了一条绵延三十余里的防线,横亘五陵原上。

    另外,为了防备高陵的定难军从东渭桥渡河,黄巢又命孟楷领兵两万,屯兵东渭桥南岸。为了防备咸阳的唐军进攻长安,又命黄谔领兵两万,与咸阳唐军隔河对峙。长安城中,此时只剩下不足一万守军。

    关中战场上的这十五万人,就是大齐帝国的最后战力了。败则倾国。

    两年前,同是在这长安城中,大唐天子李儇,也和黄巢面临一样的局面。李儇选择了逃跑。黄巢,则选择亲自打完这一仗。

    而且,他不仅仅是坐镇后方指挥而已。

    泾河南岸,一个身披黄金甲,头戴紫金盔,目光如炬、气度不凡的老者,正骑着高头大马,向北岸观望。

    唐齐两军隔着一条泾河。唐军是进攻方,黄巢就天然占了一个“半渡而击”的先手。然而要想利用好这一步棋,还得先搞清楚唐军会在什么位置渡河。为此,黄巢竟然亲身涉险,来到了泾河河滩。他驻马的位置,距离唐军的老巢泾阳县城,不足十里。

    黄巢看到,泾河流经这个位置时,南北两岸竟然呈现出了南高北低的态势。南岸经河水冲刷,形成了一道边缘陡峭的高塬。高塬高达数丈,丰水期时,高塬是天然的河堤。如今是枯水期,高塬与河面之间,是数百步的滩涂。

    也就是说,如果唐军从这里渡河,登岸之后,还要冲过数百步的滩涂,爬上高塬才能攻击到齐军。显然,这里是个易守难攻,不利于抢滩登陆战的地点。

    黄巢稍稍松了一口气。如果泾河南岸一直都是这样的情况。那这仗就好打多了。

    “林言,黄浩!”

    “在!”两个少年将军齐声应道。

    二人一个是黄巢的外甥,一个是黄巢的侄子。此时分别担任左右功臣指挥使,即黄巢的亲军“功臣军”的主将。

    “你二人一南一北,沿着这高塬行走,看一看哪里是尽头。速速回报!”

    “属下遵命!”

    二人领兵分头去了,黄巢就席地坐在这高塬之上等候。

    秋风烈。雁南飞。黄巢此刻的思绪也像落叶一般纷扰。

    咸阳,泾阳,高陵,还有同州。四路唐军,究竟哪一路才是主攻呢?如果杨复光把我的主力吸引在了五陵原,唐军主力却从另外的方向突袭长安,该怎么办?孟楷能顶住拓跋思恭吗?黄谔能挡住齐克俭吗?黄邺根本不是王重荣和朱温的对手,华州恐怕早晚要丢。到时河中军如果从华州方向攻击长安。岂不是回师去救都来不及了?

    黄巢此时恨不得分身成四,去亲自抵挡每一路唐军。

    一阵马蹄声打断了黄巢的思绪。他抬头一看,不是黄浩,也不是林言。而是左番功臣使张归霸。

    张归霸是河北清河人,字正臣。黄巢起兵不久,张归霸就带着两个弟弟张归厚和张归弁投奔了义军。因有勇有谋,深受黄巢器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