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玄幻阁手机版

wap.xuanyge.org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卷涨潮 第179章 决战五陵原 九 十面埋伏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79章 决战五陵原 九 十面埋伏 (第2/3页)

  “马勉之!你着什么急,再快你们能跑得过马腿吗?”黑齿暖男言语中透着一股幸灾乐祸劲儿。今晚的行动他的奔雷营不用参加。但马钊和裴仲都领了任务。而且两个人的防区还都在齐军大营北侧,距离最远。马钊如此着急,肯定是不想落在裴仲的后面。

    眼看着邓唐军的发展蒸蒸日上。马钊的心里却一直憋着一口气。

    在最早追随张寻的那些人中,如今只有马钊职位最低。仍是一个正六品的指挥使。当初与他平级的那些都头,李暮、裴仲、契必阿大、黑齿暖男、裴礼……如今个个职位都比他高。虽然战时张寻经常让马钊统领前后左右四营,但他与另外三个指挥使的级别其实是一样的。与鞠乙、冯凭、郭琪三个人平级,马钊怎能服气?

    但要想升职,就要立功。裴仲就是因为生擒了黄巢的亲弟弟黄揆,才一下子升为马军都将,被朝廷封为州刺史的。如今,马钊认为属于他的机会来了。他一定要生擒尚让!

    在其他各军还在整理队伍时,马钊统领的邓唐步军,就向北方开拔了。

    古代夜间行军并不容易。一是照明困难,夜路难行,视线不清,容易走失人员。二是方向难明,容易走错路找不到目标,或是不能及时抵达预定位置。三是古代的夜晚异常安静,旷野中一声咳嗽都能传出三五里。稍有不慎,就会暴露自己,失去了偷袭的效果。

    为了解决这几件事,古人也是经验丰富。

    为了保持安静,古人的经验就是“衔枚疾进”,人衔枚,马衔草。嘴里都叼着东西,以防止发出声音。枚,其实就是一根筷子状的小木棍。让士兵们横着叼在嘴里,两头用细绳系在头盔上。不信的可以找根筷子试试,只要这么一叼,断难发声。此外,所有马蹄也都用麻布包好,以降低行军时的声响。

    为了辨明方向,很多唐军将领都会夜观星象,通过天上的星辰辨别方向。但这只能辨别出一个大概。张寻对此并不满意。万一遇到阴天怎么办?他需要的是一支具有全天候作战能力的军队。

    张寻的解决办法,堪称土豪。他竟然为所有唐军小队都提供了一只军用指南针。而且,指南针的磁针不知经过了什么处理,竟然能在夜间发光,让人一眼就看清所指的方向。

    杨复光初见这种夜光指南针时,大惊失色。还以为张寻是用价值连城的夜明珠打造的磁针。这也太败家了!没想到张寻竟然还说,这样的指南针,他想要多少就有多少!

    原来,这种夜光指南针是邓州甲坊司的又一款拳头产品。

    在张寻的指示下,李暮亲自带队实验,终于成功研制出了一种以闪锌矿为原材料的荧光粉。这种军用夜光指南针上,就是涂了这样一层荧光粉。

    同时,这种荧光粉还有一个更大的用途,可以解决夜间行军容易掉队的难题!

    张寻给每一个参加夜间作战的士兵发放了一个手表盘大小的圆形小木片。木片上涂了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