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秋闱之后 (第2/3页)
完张寻一挥手,田匡荣就被甲士押了下去。
“九哥打算怎么处置他?”李暮问道。
“田令孜倒台之前,先留着他的性命。对了,惠生案,你们密事署就不要插手了,这件事全权交给踏白司做。你让燕宇信和夏侯云交接一下。”
李暮沉默了半晌,才嗯了一声。
“对了,秋闱快到了,你给帮闲生们放个假,不要影响他们乡试。特别是那个仇殷。”张寻特别叮嘱道。李暮却是一副闷闷不乐的样子。
……
这一年忠义军重开乡试,坊间传闻是麒麟山大宗师张寻亲自出的考题。但麒麟山书院的学生们对此却不以为然。因为题目都很“规矩”,与往年没有太大区别。
十年寒窗,今朝一夕。为期三天的乡试转眼就过去了,几家欢喜几家愁。麒麟山书院有学生五百余人,邓、唐、商、均四州的乡试录取名额却总共只有32人。录取率还不到十分之一。落榜的学生,很多人可能都要重新规划自己的人生了。
邓州新城城北,湍河岸边,一排排画舫在这里停泊待客。在画舫上,可以清楚的看到“摩天大水车”那奇伟的身影。泛舟湍河,赏大水车,已经成为邓州人的一种独特的娱乐方式。
一条画舫上,丝竹声声。五六个人正在饮宴。全都是儒生打扮。
“朱兄、杜兄捷足先登,可喜可贺,我提议,大家一起敬他们一杯。”襄州儒生卢光启起了头,其余几人也纷纷端起了酒杯。
虽然几个人是坐着同一辆马车到的麒麟山书院,命运却各不相同。襄州人朱朴一考即中,高居忠义军乡试第二名。与他结伴而来的卢光启却名落孙山。另一对不远千里从池州来的举子,也是一人欢喜一人愁。年近四旬的老科举杜荀鹤,虽然名次不太理想,但总算通过了乡试。他的好友殷文圭则榜上无名。而年纪稍轻一些的郑氏兄弟,则双双落榜。
朱朴本不擅饮酒,但这个场合,也不得不多喝几杯。他素来为人低调,此番虽然高中,却不想刺激落榜的同窗。要不是卢光启做东,非要拉着他来赴宴,他本不打算来。
卢光启豪饮一杯,高声道:“今天这酒,既是为朱兄和杜兄贺喜,又是一番离别酒。”
此言一出,众人皆是一惊。朱朴还以为卢光启就此灰心,不想再考了,立即苦口婆心的劝慰。卢光启却笑道:“并非是我要走。”他扭头对坐在身边的郑准说道:“你还不打算告诉大家吗?”
郑准知道瞒不了了,遂正了正衣襟,一字一顿的说道:“我要投军了。”
原来,科举刚刚结束,忠义军就在麒麟山书院设了一个征召处,专门征召落榜儒生入伍。但并非是招募普通士兵,而是招募“见习参军”,类似于作战参谋之类的职务。郑准就是应了这份征召,正式加入了忠义军。
面对众人的诸多不解,郑准解释说:“科举虽然是条报国的大道,但毕竟走这条路的人太多,并不是人人都能如愿。我最近常常忆起当初大宗师的教诲,特别是落榜之后,更觉得弃笔从戎,也是儒生的一条出路。我甘愿做一个‘戎马儒’,以七尺躯报国。”
“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