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秋闱之后 (第3/3页)
郑准的哥哥郑允叫了一声好,“你虽不应该瞒着我,但你的决定,为兄是支持的。大宗师曾经说过,‘条条大路通长安’,报国不是只有科举一条路。我等少年,大有可为!”
“郑兄难道也不想考了?”卢光启听出郑允话中有话。
“非也。如果什么时候我觉得自己准备好了,还会去考。但是现在,我有了新的目标。”郑允顿了顿,卖了一个关子。
“快说嘛!哥哥莫非也想从军?”郑准两眼放光,以为自己又多了一个同道。
“非也。从下个月开始,我就是军器监新样试做署的正式研究员了。”
“真的?!”众人除了吃惊之外,还显得很羡慕。在座几人,除了朱朴和杜旬鹤之外,全都有过在试做署帮闲的经历。他们很清楚,一个正式的研究员,既有丰厚的俸禄可拿,又享有很多特权,如免税、免役等。更重要的是,在忠义军,这是一个非常受人尊敬的身份。
“哈哈哈哈!果真是高山深谷,人各有志!”一直没有说话的殷文圭忽然说道:“殷某人曾经以为,我等儒生,此生只有科举一条出路。唯有早中晚中,中与不中之别。而今我才知道,正所谓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只要有一颗积极进取之心,就一定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条通天大道!”
“正是!我们几人也是奇了。”卢光启指了指朱朴和杜旬鹤,“有科举高中的!”朱朴连连摇头道:“只是乡试,还有会试……”卢光启笑了笑,又一指自己:“还有没考中,准备来年接着飞蛾扑火的。”卢光启的洒脱诙谐引得众人皆笑。他接着说道:“还有投笔从戎,打算做大将军的!”
郑准听了,自豪的扬了扬头。
“还有献身格物致知之学,打算效仿神农氏、燧人氏的!”
郑允听了,一伸舌头,没想到卢光启竟然将他与上古圣贤作比。
说到最后,卢光启把目光落在殷文圭的身上,问道:“那么不知殷兄志在何处?”
“我要回老家池州了。”殷文圭平平淡淡的一句话,让原本兴高采烈的众人忽然陷入了沉寂。
“表儒,你真的要回去?”老乡杜旬鹤轻声问道。他很意外,殷文圭从来没和自己说起过要回老家的事。
“恩。来年秋闱,我再来考。父母在,不远游。家中双亲都在,总不能在外面耽搁太久呀。”
见大家忽然都不说话,殷文圭笑道:“你们别这样,我又不是不回来了。”
“对对,殷兄明年就回来了,到时我们再相约画舫,一起吃酒!说起这邓州的酒啊……”卢光启虽然成功的转移了话题,但整场宴会还是笼罩在一种离愁别绪之中,直到暮色临近,众人才依依惜别,各自散去。
殷文圭虽然喝了不少酒,却只是红光满面,丝毫不显醉态。他别了众人,独自进了邓州老城,直走到官人巷,拐进了一幢不起眼的宅院之中。
一个长脸无须,干瘦干瘦的中年人正坐在院中的长椅之上纳凉,他见到殷文圭,露出了笑容,说道:“表儒,你终于来了。”
“施公,我来晚了。”
“不晚。欢迎你加入踏白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