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再次离京 (第2/3页)
澈劝皇上杀田令孜以抒国难。田令孜闻言,也不顾中官的矜持,当即怒斥道:“裴澈!你暗地里收了多少好处?竟然替反贼说话!”
裴澈只是冷笑,并不为自己辩解。
田令孜见没人替他说话,几步走到皇上面前,扑通一声跪下,老泪纵横道:“如果老奴的一条贱命,能换得大家龙体平安,也值当了!罪臣请大家恩准,削了俺的职,将俺绑了,送与那胡儿去吧!”说罢以袖覆面,呜咽不止。
李儇连忙从龙椅上起来,亲自将田令孜扶起:“阿父何须如此?这件事从头至尾,阿父都是为了朝廷着想。不但无罪,反而有功!”说着李儇板起了面孔,朝着堂下群臣说道:“以后朕要是再听见谁要问田阿父的罪,朕轻饶不了他!”
朝堂上吵吵嚷嚷,虽然热闹,却没商议出个所以然来。虽然走留双方都有道理,但最主要的,是当前形势尚未彻底明朗。无论是要走的,还是想留的,大家都对堵在渭河南岸的忠义军还抱有一丝希望。万一张寻打败了李克用呢?皇上不就不用走了吗?
然而三天后,前线终于传来坏消息。忠义节度使张寻飞书告急,说自己缺兵少粮,急需长安方面的支援。否则的话,“东渭桥失守只在旦夕之间”。
这封信,终于把大唐天子和满朝文武给吓跑了。
光启元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在三万神策军的保护之下,唐天子李儇移驾凤翔。随行的,不仅有宗室亲王,文武百官,宫中内侍,还有长安城半数以上的百姓。一听说鸦儿军要打到长安来了,没人还敢留下。
东渭桥。
河东军与忠义军隔河对峙第七日。李克用终于完成了渡河前的全部准备。三万河东军和两万河中军,总共五万人准备搭设浮桥,强渡渭河。
南岸,忠义军营地。一日三告急,渭河沿岸守军各处都汇报说对岸发现了敌情。
左虞侯军副将贺齐找到张寻,提出了一个主动攻击的计划。
“侯爷,这么守下去太被动了!本来我们人数就不占优,摊在南岸更是处处薄弱。敌人在任何一处集中兵力攻击,防线都有可能被突破啊!我建议,立即让渭桥的裴将军主动过河,偷袭河东军的左翼,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到时我军主力在南岸配合,一定能击败李克用!”
张寻一边抚着下巴上新长出来的胡须,一边说道:“如果此战非打不可的话,你这不失为是一条好计。”
张寻的话让贺齐感到困惑,什么叫“非打不可的话”?难道李克用准备了这么多天,只是在虚张声势?
“李克用当然不是虚张声势。他恨不得马上打到长安城下去,杀了田令孜。但是,他自有他的软肋。不信咱俩打一个赌,不出三日,李克用就会退兵。”
“什么?”贺齐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李克用大老远从晋阳跑到关中来,才在沙苑打了一仗,还没望见长安城的影子,一点油水也没捞着,就能退兵?那他到底图什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