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4章 阵前募兵 (第2/3页)
来,一下多了五千张要喂的嘴。粮食一下子就不够了。
虽然进了淄州城后缴获了一些卢弘的存粮,但也勉强只够全军吃上几日。这显然不行。因为赵东阳的任务是募兵。也就是说,还要喂更多张嘴。
怎么办?刘知俊出了一个主意,要直接劫掠地方,变收购为强抢。
赵东阳一句话就给否了。倒不是他宅心仁厚。他是怕激起民怨,不利于自己的募兵大业。如果把百姓都吓得躲到山里了,还上哪去找兵源呢?
第二个麻烦,是个更让赵东阳忧心的问题:兵源质量太差。
赵东阳一进淄州城,就开始张榜募兵。因为开出的条件丰厚,应募者不能算少。短短几日间就有千人应征。然而,赵东阳粗略一检阅,大失所望,这些人根本就不合格。要么是些游手好闲的流民,要么就是骨瘦如柴的乞丐。如果说身体差还能通过补充营养来改善,那些惯于偷奸耍滑的市井之徒,赵东阳是没有信心能改造好他们的。他也没有那个耐心。
如果招募的都是这种素质的新兵,赵东阳甚至没有信心能把这些人成功带回汴州。很可能半路上就都跑光了。即便到了汴州,想用这些人打胜仗,也无异于痴人说梦。
还有第三个麻烦,就是时间紧迫。
当初他与朱温约定好,二月出征,四月回还。如今已是三月初,也就是说,他还只剩下一个月的时间了。这一个月里,他不仅要招募到足够的兵源,还要及时赶回汴州。中途几乎不能出现任何耽搁。否则就有可能不能及时赶回。
三个麻烦碰到一起,把赵东阳几乎逼上了绝路。他最终想出一个办法,决定铤而走险,激将王师范。
没有时间给他慢慢收集粮草,没有时间让他一点点招兵买马,更没有时间让他对兵源挑挑拣拣。他只有一条出路,就是从王师范那里抢粮,从王师范那里抢兵。
赵东阳相信,王师范手下的青州兵即便素质再差,也肯定要好过他招募的这些流民。
王师范非常配合的中了激将计。当赵东阳得知两万青州军向他扑来时,既有些紧张,又十分兴奋。如果能击败这支青州军,那么自己的所有麻烦,就都迎刃而解了。
然而胜仗哪那么好打?赵东阳手中虽然已有近九千人,但真正能够倚靠的战力,只有天宋、拔山、撼山三都五千人而已。以五千打两万,又是在人家的地盘上,取胜的难度可想而知。
作战会议上,刘知俊提出让天宋都主动迎击青州军。凭借出其不意和机动优势,当有六七分把握击溃青州军的先头部队。
邓季筠则提出,再打一场虎狼谷伏击战。由他的拔山都诱敌,将敌人引到预设的埋伏圈内进行歼灭。
参军王析指出,上述两个办法都不行。刘知俊的办法太险,胜算太低。邓季筠的办法则存在被敌人识破的风险。毕竟同一招数不适合对同一个敌人反复使用。
她的建议是,宣武军主力在淄州北面布好防线,牵制住青州军。另派一支偏师翻过鲁山,直捣兵力空虚的青州。不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