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章 麒麟山学友会 (第2/3页)
费心。
李周潼听张寻如此说,便也不再多说什么。毕竟一方藩帅,当然有权自己决定住哪。李周潼于是便只起到向导的作用,张寻说要去哪,他就在前面带路。最后把张寻送到了城西的延寿坊,方才辞了张寻,回宫复命。
延寿坊前,早有一行人在坊门外等候。为首的一个,正是吏部侍郎朱朴。在朱朴的身后,一左一右站着翰林学士仇殷和侍御史卢光启。再往后则是杜旬鹤、吴师范、郑允、姚伯真以及其他三四十个张寻叫不上名字的文臣。看穿着打扮,应该都是在京做官的士人,而且从官袍的颜色上看,品阶也大多不高。张寻知道,这些人一定是这几年从麒麟山书院考出去的学生。
自从中和三年那次科举之后,虽然再没有发生忠义军的乡贡举子百分之百全都中举的盛况,但中举率也在九成以上。四五年来,仅在长安一地,有麒麟山书院背景的官吏就有五六十人之多。余者更是遍布全国,从河北的义武到岭南的广州,几乎只要朝廷还能委派官吏的州县,就有麒麟山书院学生的身影。
由于人数越来越多,学生们在书院时又有在麒麟社定时聚会的习惯。所以早在三年前,在朱朴、卢光启等人的倡议下,就在长安成立了一个麒麟山书院学友会。朱朴由于年纪较长,官职又是最高,遂顺理成章的当上了会长。而会址,当时就选在了这个延寿坊中。
起初,学友会只不过是延寿坊中东北隅的一处两进小院。仅仅过了三年,随着朱朴等人的官越做越大,学友会的会员也越来越多,小院已经满足不了需求。最终整个延寿坊竟然都被买了下来。成为了学友会的会产。
虽然名义上,延寿坊是由所有在京的麒麟山书院学生集资购买。但根据传闻,其实大部分资金,都是来自于忠义军节度府的直接拨款。
有了这个学友会,麒麟山书院的毕业生之间的联系就更加紧密了,有什么重要的消息,大家也都能在第一时间知晓。比如这次张寻进京。会长朱朴早早知道了消息,就立即通知了下去。今天除了当值实在走不开的,基本上都来这里迎接张寻了。
学生们一见张寻,一齐施以学生之礼,口中齐声说道:“学生某某,见过大宗师!”
张寻道:“大家快都起来吧。你们在京做官不易,都辛苦了。”
众人纷纷起身,立即仿佛众星捧月一般,将张寻围在了中央。张寻拉着朱朴的手,在众人簇拥之下迈步进了坊子。
延寿坊中,学生们早已备下了丰盛的酒席。张寻自然坐在上首,其余人论资排辈,分列两侧。席间丝竹相伴,又有胡姬舞蹈助兴。所有人都开怀畅饮,非常尽兴。张寻揣度今天的时辰已经晚了,估计天子不会宣见,遂也放开了量,大口大口的喝起酒来。
席间,张寻也没忘从众人那里探听探听天子的口风。
“仇翰林,你常在宫中行走,可听说这次圣上为何要召本王进京?”
仇殷道:“说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