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玄幻阁手机版

wap.xuanyge.org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卷激流 第319章 李暮身边的高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新网址:wap.xuanyge.org
    第319章 李暮身边的高人 (第1/3页)

    龙纪元年二月,新的户籍普查结束,邓州城共有两万四千八百余户,总人口突破了十万。这是忠义军的辖区内,首个人口突破十万的大都市。

    下一个有望突破十万人口的是唐州州治比阳城,两万两千余户,人口八万九千多。

    张寻捧着手中的户册,心情久久难以平静。他还清晰的记得,当初刚到邓州的时候,邓州六县的总户数才两万两千余户,还不及今天一座邓州州城的户数多。

    如今,一晃八年过去了,邓州的人口已是当初的三倍。

    这是有唐一朝,邓州人口最多的时期。比人口高峰的天宝年间,还要多出至少一倍。

    不过张寻知道,随着黄巢和秦宗权两股势力的相继覆灭,邓州周边州县纷纷趋于安定,邓州人口的高速发展期也就要过去了。今年往后,邓州的人口增长就会放缓,不会再像前几年那样有大量的流民涌入。以后邓州人口的增长,只能靠提高出生率和降低婴儿死亡率来实现了。

    当然,邓州城的发展也似乎进入了一个瓶颈期,拥挤的城区已经再难容下更多的人口。前任邓州刺史李暮和现任刺史崔道融都曾提出要在罗城之外,再建一圈新城,即“三环”。但张寻没有答应。

    张寻从纯军事的角度考虑,认为一座城市一旦城墙过于绵长,比如像长安、洛阳那样动则数十里,就很难进行防守了。超长的城墙将会摊薄守军的兵力,使得城市本身变得“易攻难守”。就好像历史上的长安城,只要敌军兵临城下,很少有攻不破的时候。

    忠义军虽然此时发展一片欣欣向荣,地盘变得越来越大,边境距离邓州越来越远,似乎永远不会有敌军兵临邓州城下的那一天。但是张寻不想过于乐观。他永远都要做一个最坏的打算,给自己留一条后路。

    好在,邓州人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拓展生存空间的办法。既然地面的空间不够,那就向上层要空间。

    有了忠义军节度府的示范作用,邓州城中越来越流行一种高大宽广的建筑,称为“重楼”或者“悬阁”。这些“重楼”就像后世的楼房一样,一般高达五层,一排排,一列列,极大的扩展了邓州的居住空间。

    但与后世不一样的是,唐人非常喜欢在两栋并排的高楼之间,修建悬空的走廊,称之为“飞廊”。通过一座座吊桥一样的飞廊,就能在楼宇之间穿梭,而无需耗费体力上下楼。在人口最为稠密的东内城,只走飞廊,甚至能从北门附近的广安坊一路向南走到节度府,中途无需下到地面,由此可见飞廊之密集。

    由于飞廊的快速发展,邓州的交通变得越来越立体。去年冬天,张寻觉得时机成熟,遂批准了由军器监工事署提出的邓州城区交通升级改造计划。这个计划,主要是应对越来越严重的交通拥堵问题。

    这个计划使军器监研究了很久的沥青道路终于能够派上用场了。根据规划,在整座城中将铺设两横两纵总共四条主干道路,铺路的材料,就是混合了碎石子的沥青。

    随着越来越多的猛火油在新野被开采提炼,工事署的仓库中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xuanyge.org

上一章 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