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章 洪洞之战 (第2/3页)
点颜色看看!说不定到时候别的藩镇军就怕了,就会不战而退。”
李承嗣的想法并非异想天开。而是出于对藩镇军心理的准确把握。
在历史上,张浚集结了宣武、镇国、静难、凤翔、保大、定难诸军五万进逼阴地关,却只有韩建的镇国军主动出击,派了三百人去劫营,结果反被河东军杀败。然而就是这一场并不算太大的失利,却让各路藩镇军胆寒。史载“静难、凤翔之兵不战而走,禁军自溃。”
三百人的失利,就能将五万人吓得“不战而走”?也许并非是河东军太过让人胆寒。真相也许是,藩镇军早就在等着一个撤兵的借口了。有理由相信,当时那些藩镇军根本就是敷衍张浚,打一开始就没想出死力。不过是天子征召,不得不从而已。所以韩建一败,他们就有了借口,一哄而散了。
时空转换到这个位面,李承嗣仍然相信官军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肯定没有几个肯为朝廷出死力,打硬仗的人。所以他建议主动出击,先挑一支藩镇军开刀,以杀鸡儆猴。
但是薛志勤没有同意。他比李承嗣掌握更多的情报,因而看得更透。
“你可知对岸是哪几支军队?”薛志勤问。
“那面白虎旗,可是忠义军的旗号?”李承嗣叫不太准。“别的旗号属下认不得,想是也有一些神策军和河西的兵吧?”
薛志勤摇了摇头:“全是忠义军。”
“什么?”李承嗣有些吃惊。“看对岸足有万余人,竟然都是忠义军?张寻究竟从邓州带了多少人来?”
薛志勤伸出了两根手指:“至少两万。”
李承嗣瞪大了眼睛,一副难以置信的表情:“什么仇什么怨!若是朱温也就罢了,这个张寻究竟与咱河东有何冤仇?至于倾巢而出,只为李家打江山?他是疯的还是傻的?”
薛志勤叹了口气:“这老夫就不知道了。老夫只知官军虽是由好几支藩镇军组成,却并非乌合之众。我们切不可轻敌。”
裴仲抵达洪洞之后,就与高慈分道扬镳了。他领着五千静难军沿着涧河南岸,一路向东而去。
薛志勤注意到了这支唐军的动静。他猜测,这支军队十有八九是要从涧河上游渡河,意图绕到洪洞防守薄弱的东侧进行攻击。他不得不派出哨骑,紧密监视静难军的动静。
然而接连派出去几支哨骑,却没有一个回来报信的。那支军队就这样消失在了薛志勤的视野之外。不知道此时已到何处,更不知其目标是哪里。薛志勤开始寝食难安。
虽然涧河对岸的忠义军依然没有渡河,薛志勤还是决定向赵城的友军求援。他希望史敬思能派些兵马过来,帮他稳固东面的防守。
然而史敬思却很快回信,拒绝了他。
史敬思的理由是,赵城的西侧,汾河西岸,也出现了一支唐军,人数竟然多达两万。显然,那就是张寻亲自统领的主力部队。
接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