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ap.xuanyge.org
第336章 被遗忘的潞州 (第1/3页)
李承嗣主动献策,要领军从小路绕到阴地关后进行攻击。张寻没有立即答应。
说实话,张寻此刻心中也在纠结。李承嗣到底可不可以信任?他究竟是立功心切,还是想借机逃归呢?
俗话说“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但那是对自己手下人说的。像李承嗣这种刚刚投降的将领,用还是不用,是一个两难的选择。他当然希望李承嗣能像三国时的老将严颜一样,归降蜀汉之后就极为忠心。但谁又能保证他不是另一个泠苞呢?张寻不是神仙,他也看不透人的内心。
这世上最难看透的就是人心。即便狡猾如曹操,也曾信任过刘备,也曾相信自己能够感化关羽,让其死心塌地为己所用。而事实证明曹操都判断失误了。后世有人可能会觉得曹操很蠢,关羽那么忠义的人,为什么还傻兮兮的意图拉拢?岂不是白费心思吗?其实这是本末倒置,错怪曹操了。没有后来的千里走单骑,关羽也不会在历史上留下忠义之名。当时,在曹操看来,关羽和张辽其实没有什么不同,都是一个降将而已。
敌将归降,究竟是出于真心,还是仅仅是权宜之计,抑或根本就是在行诈降之计?从古到今没有一个人敢说能完全看透。对于降将是委以重任,还是处处提防,甚至是找个机会除掉,皆只能由当事的主将根据当时的情况自行判断。是对是错,只能通过时间来检验。
即便杀伐果决如李克用,也曾在对待降将的问题上吃过亏。宣武军将邓季筠曾为李存孝所擒,李克用喜爱非常,委以重任。结果两军对垒时,邓季筠竟然于阵前倒戈,匹马逃回了朱温军中。想必当时李克用也会大恨自己瞎了眼。
对于降将,杀与不杀,和用与不用,是两回事。
杀与不杀,取决于当时的形势是要招抚敌人,还是要震慑敌人。用与不用,则取决于降将的能力和是否值得信任。李承嗣的能力肯定没有问题,唯独他对朝廷的忠心,张寻不敢断言说有几分。
在这种时候,一个人的性格如何,往往就决定了他的选择。
如果换做是率性而为的赵东阳,他一定敢冒这个险,会立即答应李承嗣。他不会在乎是否会失去一员猛将,只会觉得李承嗣既然敢不惧嫌疑主动请缨,那么他如果不敢接招,就会显得很怂。
但张寻却是一个总是考虑很多的人。他在思索良久之后,终于缓缓说道:“李将军的计策倒是可行,只是此行必定十分凶险,你箭伤未愈,不可轻涉险境。这事还是等你的伤好了之后再说吧。”
李承嗣听了,虽然面露失望之色,却也暗自长出了一口气。
张寻不想冒这个险,也是因为他早就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战争才刚刚开始,还远没到需要孤注一掷的时候。
再一次视察了前线的地形之后,张寻对行军司马孙揆说道:“阴地关难攻,皆因关前地形狭窄,道路崎岖,难以展开兵力。本帅倒有一个解决办法,不过需要孙司马配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xuanyg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