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章 凤翔军逃归 (第2/3页)
少8000河中军围攻晋州的州治临汾城。虽然临汾的形势危急,张寻却感觉心中的一块石头仿佛落了地。谢天谢地,临汾还没有失守。
得到河中军反叛的消息后,这些天张寻最担心的就是临汾失守。他倒不是担心宰相张浚的安危。他担心的是临汾城中的近万石军粮。如果临汾落入敌手,那么以张寻目前的军粮储备来看,他没有任何别的选择,只能立即想办法往同州或者泽州逃。也即是说,这轰轰烈烈的河东征伐战就将一败涂地,没有任何挽回的余地。甚至如果运气不好,张寻的小命都会丢在这里。
但现在临汾没丢,张寻就有了继续作战的理由。只要在十天之内解了临汾之围,获得城中的补给,那么他就有资本再与河东军一决。至少,也能全身而退。
所以目前关键的关键,就是尽快打到临汾城下。他担心临汾城中的6000神策军坚持不了太久,特别是在一个只会纸上谈兵的文臣指挥下。万一张浚怯战,弃城逃了,张寻可就想哭都来不及了。
目前唯一让张寻感到不安的是,他还不知道康君立和李存孝的具体位置。张寻推测,河东军既然没有参与围攻临汾,那么很有可能就是在扮演着伏兵的角色,隐藏在某个地点,暗暗等待着唐军的主力自投罗网。这是典型的围点打援态势,河中军负责“围点”,河东军负责“打援”。
张寻一遍又一遍的看着地图,揣摩着河东军可能藏身的地点。就在这时,宋蛮忽然慌慌张张闯进大帐,口中喊道:“九哥!大事不好了!”
张寻听了心里一惊,还以为是河东军前来劫营了。“怎么回事?说清楚点!”
“是凤翔军!杨子焕那个龟孙儿!竟然不听号令,擅自西撤了!”
“什么?!消息属实吗?”
“当然属实!”宋蛮递过来一封信:“您自己看吧,是威胜军齐轩的来信!”
张寻拆开信一看,不禁勃然大怒。威胜军都指挥使齐轩在信中说,今天上午,威胜军接到命令之后就开始渡河。这时凤翔军的表现还很正常,在距离威胜军不远的下游位置渡河,渡河的速度甚至比威胜军还要快一些。为此齐轩还责骂了几个动作迟缓的小校。不过,待到齐轩渡过河去,就发现了凤翔军的异常,对方渡河之后竟然没有扎营,而是排着整齐的队伍向下游去了。
齐轩觉得奇怪,特意差人去凤翔军中询问对方的行动意图。凤翔都将杨子焕回信说,为防赵城守军从下游逃走,他将与威胜军保持一定距离,在下游驻扎。当时齐轩没有怀疑,信了杨子焕的话,原地扎下了营寨。可到了下午,齐轩再次派人与凤翔军联络时,却发现凤翔军已经没了踪迹,根本就没在下游扎营。后经哨骑探查,才知道凤翔军一路向西奔了姑射山了。齐轩据此判断,杨子焕很可能是想借道隰州,向西逃归本镇。威胜军由于肩负拦截赵城之敌的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