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 楚王问鼎 (第2/3页)
士气,也会让人看扁了。”这回轮到韩建和高慈脸上挂不住了。不过多数人都是一脸的困惑。从同州回邓州,要么南渡渭河,要么东走潼关,难道还能有第三条路?
张寻说到这里,停顿了一下。他要尽量让手下人能够跟得上他的思路。此时,奚康等几个脑子转得快的脸上已经若有所悟了。似乎只差捅破那一层窗纸。
“记住,凡事都要化被动为主动。面对流言,不论我们是执意南渡还是避嫌东走,其实都已经是陷入被动,被敌人牵着鼻子走了。我们真正应该做的,是化被动为主动。如今不是有人说我这个楚王要问鼎之轻重吗?全天下人不是都在关注着咱们的一举一动吗?那么正好!咱就站在这个由敌对势力为我们搭好的台子上,唱一出忠君报国的大戏!”
长安城,大明宫。
大唐天子李晔正在太液池边的亭子里与宰相张浚对弈。
在这个位面,拜张寻所赐,张浚的命运要好上很多。由他力主的河东之役虽然没有获得全功,但结果也不算坏。起码给朝廷立了威。天底下最强大的河东镇面对朝廷的讨伐,都只有招架之力,其余那些小藩镇,哪里还敢有别的心思?今春向长安输送贡赋的藩镇比往年多了一倍。
看着国库日渐充盈,李晔将这份功劳都归于他最信任的宰相张浚。张浚此时已经超过了杜让能,成为了首席宰相。河东之役之后,李晔也更加的迷信武力了。他相信凭借着强大的武力,有朝一日大唐还能扫平宇内,重回盛世。
不过最近几日,他却增添了一件烦恼。
“楚王还在同州吗?”李晔仿若随口一问。
“据说已经离开同州了。”张浚立即答道。
“哦?朕怎么还不知道。”李晔重重的落下一子白棋。张浚装作忧虑棋局的样子,没有搭腔。他其实是不敢接话。这个消息还是他压下来的,没让人立即告诉皇上。
“楚王现在已到何处?”李晔继续追问。“可是奔着潼关去了?”李晔清楚的记得,在前几日的早朝上,群臣讨论起最近闹得沸沸扬扬的“楚王问鼎”流言时,张浚曾力排众议,说张寻对朝廷绝无二心。张浚认为,张寻为了避嫌,肯定不会再从长安方向回邓州。十有八九,会走潼关。
虽是早春,张浚的额头上,却冒出了几滴汗珠。
“楚王离开同州之后,就沿着官道一路南下,此时,应该快到东渭桥了。”张浚知道,自己只能实话实说,他可不敢冒欺君之罪。
天子听了,脸色忽然有些难看。过了片刻,才缓缓说道:“楚王这次讨伐河东,劳苦功高。依张相公看,楚王率师凯旋,朕是否应该亲自去渭桥犒赏三军呢?”
“这可使不得!使不得啊!”张浚赶忙说道:“忠义军只是路过长安,并非是得胜回朝的神策军,圣上断没有亲自郊迎的道理。而且忠义军也不可能经过京郊。依臣看,楚王即使渡过渭河,也不可能再过灞河,一定是沿着灞河北岸,直奔蓝田去了。”
“果真如此,也算楚王有心了。”李晔若有所思的说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