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4章 给楚王的投名状 (第2/3页)
人都在等着张寻将这个隐藏的目的说出来,结果听张寻老调重弹,都是大失所望。
朗州刺史雷满第一个耐不住了,大声说道:“我朗州的贡赋好说,来年按时补齐就是。官道都是现成的,用不着疏通。看来这里没俺什么事儿了!”
雷满说完一撇嘴,一副“有话直说,少跟老子卖关子”的表情。张寻见了,只是微微一笑,并未搭言。这时武安军节度使周岳却接话道:“你雷蛮子是不需要什么疏通,你只要不在洞庭湖上打劫俺们潭州入京的贡赋,俺们武安军也能保证年年输赋。”
“姓周的!你少血口喷人!你何曾往长安送过贡赋?上次我朗州水师截获的,分明是你从岳州抄掠来的民资!”
“雷蛮子!你少倒打一耙!就算那真是我从岳州抄掠的,也是为了献给天子!”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针锋相对,互揭老底。甚至于后来竟争论起某个镇子究竟是谁的人马抄掠的。因岳州名义上还是武昌军节度使杜洪的地盘,所以杜洪一直脸上一会青一会紫的听着,表情十分尴尬。而袁州刺史钟匡时则是一脸幸灾乐祸的表情,就像是在看猴戏。
“够了!注意你们的身份!”张寻忽然说道。声音虽然不大,但是不怒而威。雷满和周岳顿时停止了争论。
一段短暂的寂静过后,杜洪为了缓和尴尬的气氛,笑着说道:“楚王上忧国事,下恤地方,实在是让人钦佩。这疏通贡路的事儿,对于我们武昌军来说,还真是很有必要。这几年鄂州没有向长安输赋,皆因贡路不畅。最主要就是黄州刺史吴讨,横行枉法,不服约束。时常打劫我鄂州北上的商旅,阻止我武昌军为朝廷尽忠。”
张寻听了,脸色由怒转喜,微笑着说道:“很好!杜帅所说的这种问题,就是本次会盟所要解决的问题。书记官,你把这事记下,会后本王要好好跟杜帅商讨一下如何解决吴讨的问题!”
其余人听张寻如此说,心里都不禁为之一震。怎么?杜洪就这么一句话,就得到了楚王的首肯,解决了一个大麻烦?天底下竟然还有这样的好事儿?
关于黄州刺史吴讨与杜洪之间的恩怨,在座诸人可都太清楚了。吴讨本是鄂州永兴一个土团指挥使,聚众袭破了黄州,便自为刺史。虽然名义上隶属于武昌军麾下,实则自行其事,根本就不服杜洪的管理。甚至还时常寇掠鄂州边境,有将杜洪取而代之的意思。这可是杜洪的心腹大患。
杜洪将武昌军不向长安纳贡的原因赖在吴讨的身上,谁都能听出来是胡诌。黄州在鄂州之北,并不能遮断鄂州向西通往长安的官道。然而楚王却假装听不出来,反倒同意帮助杜洪收拾吴讨。这其中所透露出来的信息,才是让众人真正感兴趣的。
杜洪开了一个好头之后,其余藩帅开始真正“认真”的探讨起贡路的问题。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