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 二打乾州 (第2/3页)
时以不变应万变。杨复恭那边却急得不行。毕竟他算是吃了亏的那一方。他不仅指使党羽密集上书,更是屡次三番面见皇上,要求立即惩治威胜军。搞得李晔一听说杨公求见,就直挠头。
最后李晔终于忍耐不住,召集齐张浚、杜让能、孔纬、刘景崇四位宰相,一起商议究竟如何应对此事。
结果还是和之前一样,张浚和孔纬这两个当初一起主张讨伐河东的政治盟友,却争得面红耳赤。而另外两个宰相却仿佛没事人一样,不发一言,一副事不关己之态。
又一次吵到没结果,散会时候,李晔把杜让能单独留了下来。
“杜相公一向是胸怀社稷之人,这一次事关重大,相公为何从始至终不发一言呢?”
杜让能先告了个罪,才说道:“陛下恕老臣直言,这是强藩与权阉之争,我等士人又何须为谁站台呢?老臣此身只为皇上尽忠,在这件事情上,并没有自己的立场。”
李晔显然对杜让能的回答并不满意,他又道:“常言道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有些事情,恐怕即便是局外人,也无法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又何况,你我根本就是这局内人呢?”
“圣上既然如此说,那两害相权取其轻,老臣倒是认为应该准了杨复恭。”
这倒让李晔感到有些意外,杜让能从来与杨复恭不睦,这一回,为什么反而为杨氏说话了呢?
杜让能仿佛猜出了皇上的心思,问道:“老臣斗胆问一句,在这件事上,圣上究竟有无偏私?”
李晔只是微微一笑,没有直接回答。不过意思,倒也明显。杜让能也是心领神会。
“只要准了杨复恭,便能取得一石三鸟的效果,对朝廷有百利而无一害。”
“当真?请相公详细说来,究竟怎么隔一石三鸟?”
“首先,惩治了威胜军,那就挽回了朝廷的颜面,毕竟当初杨守信是捧着诏书赴任的。打狗还要看主人,威胜军的确罪该受罚。”
“没错。这件事情朝廷如果不闻不问,怕是会让天下人耻笑。此外还有何好处?”
“外间议论不决,无非是怕楚王张寻不会善罢甘休,怕忠义军兴兵犯阙,威胁江山社稷。不过老臣倒是认为,这不必担心。”
“相公的意思,这一回张寻会选择忍气吞声?”
“非也。楚王是什么样的人,圣上肯定清楚,这是个绝不肯吃一点亏的人。老臣认为,如果朝廷严惩了威胜军,楚王肯定不会善罢甘休。”
“那你的意思是?”李晔显得很疑,难道忠义军威胁长安还能算做好事?
“楚王虽然不会善罢甘休,但是他却并不是要跟朝廷较劲。他的目标,是杨复恭。圣上认为老臣说得可对吗?”
李晔点了点头,似有所悟。
“所以这第二个好处,就是能借此机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